不毛地帶



剛看完日劇不毛地帶,一時之間彷彿被拉回還在工作時的場景。劇中商社之間的競爭,為了做出正確判斷不斷蒐集情報的業務人員,為了最後的勝利而進行的檯面下動作,為了鞏固自身的權力而犧牲公司的利益,為了心中的願景帶領著同仁往目標前進.......;仔細的刻畫著在公司裡面,在大環境的影響下,不同性格,不同人物的不同面向。這一切,雖然發生在完全不同的時空背景中,卻有著一種莫名的熟悉感,在經濟的戰場上,相似的情節不斷的上演。
唐澤壽明飾演的壹岐正,原是二戰大本營的參謀官,經歷十一年嚴酷的西伯利亞勞改生活後,回到日本商社,用推動經濟的方式期望對日本社會有所貢獻。

曾遭受戰爭洗禮的壹岐正,背負著無法保護子弟兵的罪惡感,生命的延續對他來說是為了避免重蹈覆轍的作為歷史的見證。商社的工作,讓他投入另一波的戰場,卻也看見為了勝利必須付出的代價和手段。

帶著理想和感念社長的重用,壹岐正快速的往上爬,也帶領公司賺取更多的利益。很快的,他就發現,在商場上,最辛苦的不是對外的作戰,而是來自內部的競爭。當獲得老闆的寵信和權力的鬥爭比工作的本質更為重要時,很多的決策不再是理性的,公司的利益也不過變成空洞的話語。

副社長里井達也,由於內心的恐懼和不安,忘了自己身為壹崎的長官,應該協助他執行公司的業務,獲得更大的利益;反而把壹岐當作競爭對手,不斷的要證明自己是更有能力的。真正的領導者,往往不是最有能力的人,而是懂得獲得最有能力的人的輔助;強出頭的里井,不但顯露自己的氣度不足,難以擔當大任,也在競爭的同時,把自己下放在和壹岐同一個位階上。

高高在上的人,不見得真的擁有同等的自信,很多時候反倒需要更多關愛的眼光或向上攀登,才能夠讓自己不會惶恐,然而不管如何向外追尋,最終還是要面對自我的評價。

當壹岐決定結束將近二十年在商社的職場生涯時,盡管他是秉持著要幫助國家經濟發展的決心一路走來,但他依舊不確定自己這些年來的成就是否真的對這個社會有所助益?他的觀點真的是正確的嗎?在許多利益的權衡下,他只能放棄一些原則為了要成就更大的願景,但是否因為自己抱持著好的信念,就能夠出淤泥而不染?

選擇離開的他,是單純的想回歸自己的本心?還是想藉由接下來,替在西伯利亞死亡的戰友做一些事,來自我療癒,故事的結尾,並沒有答案。

倒是壹岐的競爭對手,東京商社的鮫島,最後吶喊著叫他不要辭職的那一幕,讓我思索著或許有很多人是抱著想超越某個人而不斷的努力著,戰鬥求勝成了生活的目標,這樣的基因是原本就存在血液之中,還是追尋自我價值的一種方式?但我很懷疑,用比較的方式,真的能呈現一個人本然的價值嗎?

看山崎豐子的著作,總是會有一種透不過氣的感覺。並不是她描述的場景或人性的黑暗面,我們一無所知,而是她往往強迫著我們,直視人性的陰影,而那些陰影很多時候也是我們壓抑在內心深處的一部份。只有讓陰影浮出表面,它才有可能被理解被消融,這或許也是山崎豐子不斷從事創作的動力吧!

還是期待看不毛地帶的小說,想知道影像的呈現,是否有遺漏某些細膩的味道。回台灣後,又多了一部要閱讀的小說。

留言

Popular Posts

訂房

腸胃敏感貓的漫漫長路

金線蓮~~生命的奇蹟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