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12月, 2014的文章

奶油鼻子烘培坊

圖片
搬到台南後,就一直尋尋覓覓,想找一家"道地"的歐式麵包店。嘗試了好幾家網友和朋友推薦的店家,卻覺得大部份都是柔軟有餘,香味和咬勁不足。直到遇見了奶油鼻子。 長榮路上的一家小店,在這裡我吃到了想念已久的麵包的味道。 不管是得獎的法國長棍,羊乳酪法國,還是簡單的麥香小凱薩,都散發著麥子迷人的香氣和外脆內Q 彈的好味道。 巧克力麵包,也是一絕。一向比較不愛甜麵包的我,卻被這個散發濃郁黑巧克力香味的麵包,徹底的征服了。那苦甜的滋味,真的是令人難以忘懷。 最可愛的是,老闆會為了一兩個知音,推出一些獨特的麵包。像是秤重的有機黑麥麵包,常常每天都只出爐一到兩個,這完全顛覆了一般店家量產產品的做法;我想像著,熱愛麵包的老闆,隨著自己的心,做出記憶中美好的味道,然後等待著想念這樣味道的客人。 這個黑麥麵包,完全喚醒了我在德國吃麵包的記憶,那田邊的小店,販售的有機麵包,就有著好類似的口感和味道;閉上眼睛,咀嚼著麵包,眼前就會冒出那一大片金色的麥子,在藍天白雲下,閃閃發光。 店裡,每一種口味的麵包,數量都不多,二個、三個、五個,麵包師傅,貼心的照顧著不同的客人,提供不同口感的麵包,同時,也持續販賣著,接受度不是這麼高的歐式麵包。 或許,麵包師傅曾經在世界的另一頭,嘗過讓他無法忘懷的味道吧!而他知道在城市的角落裡,會有人和他一樣有著很深的想念。而他就這樣,用麵包串起彼此類似的記憶。 所以,每一回,吃奶油鼻子的麵包,都有一種難以述說的幸福,油然而生。 那是一種,透過食物,吃到一個陌生人的美好心意的感動。 好久沒寫食記的我,突然有著好想紀錄和分享的衝動,因為真的好喜歡這一家小店。 店家資訊 台南市東區 長榮路二段288號 06 237 0859

積存時間的生活

一對日本的爺爺奶奶,在退休後,回到祖傳的土地上,自己種植各式各樣的蔬果;奶奶烹飪、編織、照顧植物,爺爺做木工、修繕房屋、煙薰培根,用畫筆紀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,過著自給自足,分享有餘的生活。 他們的生活方式,像是紮根一般,穩穩的抓住土地;又像是某種靜心,緩慢的專注的把手邊的事情,隨著經驗的累積,發展出個人的工作流程和風格。爺爺奶奶訴說他們兩人互動的方式,從年輕到老的生活轉變和生命哲學。 爺爺年輕時熱愛風帆,結婚不久,就買了一艘純手工打造的木製帆船。當時家裡的經濟並不寬裕,然而奶奶卻沒有抱怨或不滿,反而想辦法和婆婆借錢,完成爺爺的夢想;家用不足時,奶奶就拿著自己的物品去典當,等下個月,有新的薪水進來時,再把東西贖回。牽著小孩,進出當鋪,變成奶奶生活中的一部份。令人驚歎的是,奶奶處在這樣的情況下,並沒有任何不平衡的感受,她依舊愉快的處理家中的大小事,沒有一絲一毫對爺爺的埋怨。 所以當爺爺準備退休時,他對奶奶有著很深的感謝,感謝她在年輕時縱容他的任性和對他的支持;也因為這樣,他決定要全力支持奶奶的夢想,在六十歲之後,站在奶奶的後方,替她圓一個田園夢。 我思考著,如果我是那位奶奶的話,故事的發展,一定是截然不同。沒有心甘情願的付出,沒有對於經濟匱乏的坦然和無憂,就會失去家庭生活的平衡和和諧,自然也就沒有後來老爺爺的理解和渴望回饋。也就是說,沒有奶奶的體諒,就不會有爺爺的體貼;美好的特質和令人無法忍受的缺點,都有可能是彼此的投射和影響。 凡事自己動手,是爺爺奶奶的生活哲學。表面上,似乎是回到農業時代,沒有效率的生活;實際上,卻是真正的用身體和時間,累積對於生活的情感和食物、衣物、用品的連結。很多事,其實沒有甚麼訣竅,當你重複做同一件事超過百次時,自然而然也就會對這件事情有自己的看法和體悟。手作的食物、編織或是傢具的維修,看似耗費許多的時間,然而,生活的重量,就是悄悄的積存在這些流逝的時間裡。 這一陣子的我,正好接觸了藍染和編織,加上自己之前烘培的經驗,真的完全可以體驗到手作時,和物品的連結和完成一件物品的感受。 烘培時,你可以感受到,麵團的變化,隨著時間拉長,麵團就跟著酵母的吐氣隨之膨脹;每一個曾經動手烘培的人,一定都不會忘記那滿室撲鼻的香味,和期待麵包出爐的心情。吃東西,不再只是一件事,它變成生活中,帶領你認識食物,陪伴你學會珍惜的一段經

屬於自己的內面風景(之九,之十)

終於,完成了內面風景的追尋。跟著詩人的腳步,我在自己的潛意識中漫步。好奇的朋友,可以把我這十首詩的開頭第一句,連接起來,就會是內面風景的原作囉! 走著走著,我似乎也看到不同面向的自己。真是好玩。這些,應該是,寫給自己的喃喃自語吧! 之九 穿經我思緒的交叉路口, 一片朦朧中, 微微發光的, 是夢? 是真實? 還是對未來的想像? 我深深的吸一口氣, 感受空氣貼著鼻孔, 一點一點的流入肺裡; 再把經過循環系統, 不再需要的二氧化碳, 送還大地。 專注之時, 腦袋的聲音, 彷彿掉進一個很深很深的山谷, 周遭, 逐漸, 回到寧靜的初始狀態。 陽光穿過玻璃, 在牆腳偷偷的留下造訪的痕跡; 鳥兒的歌唱, 在車子的咆哮聲中, 埋下一抹清幽; 時間在毛細孔上跳舞, 生命在流動。 蠢蠢欲動的思緒, 緩緩的走出山谷。 無止境的戰爭, 和深深的恐懼, 是在昨夜的夢裡嗎? 那個拿槍的軍官, 一臉無情。 抓起畫筆, 想紀錄這個城市; 擔憂的小女孩, 卻想起面對著紙張, 哭泣的自己。 可以離開嗎? 到一個遙遠的地方? 那裡有無盡的綠, 和一整片的汪洋。 貓咪輕輕的跳上沙發, 爬上我的膝蓋, 幸福的呼嚕聲, 打斷我漫遊的思緒。 腳上的溫度, 提醒著我, 依戀和被依戀, 是真實也是虛幻。 之十 無翅膀的一隻「對我而言是甚麼?」 為了來到人間, 我情願不再飛翔。 松鼠在樹梢嬉戲, 綠繡眼停駐在我的肩頭, 小鹿躲在七里香後, 靜靜的觀察我。 他們似乎還記得, 屬於天空的我。 陽光穿過濃密的森林, 我望著自己的倒影。 第一次, 和大地之母, 如此靠近。 我從沒忘記, 你的大手, 覆蓋在我臉上的溫度, 在那寒冷的冬夜。 漫長的追尋, 才發現, 記憶無法延續。 你疑惑的望著我, 給了一個對陌生人的友善微笑。 即使, 一切重新開始, 即使, 可能再也無法如此靠近, 依然, 珍惜著, 和你, 在人間相遇。

蘇富比偽畫大師

在高雄電影節,看了這部紀錄片。由於適逢選舉,原本以為觀影的人,應該只有小貓兩三隻吧!沒想到,電影館三樓的放映廳,幾乎座無虛席。 是這個事件的本身,太吸引人了吧!二十年的偽畫生涯,由於鈦白這個不屬於過去的顏料,而被拆穿。貝特萊奇忽然之間,變成藝術市場裡一個既讓人驚歎又讓人咬牙切齒的人物。 當藝術品變成一種投資商品,隨著拍賣市場,價值不斷的攀升時,它其實已經變成一種事業,許多人經由這個過程,獲得經濟上的利益。畫廊,藝術鑑定家,藝術收藏家.....以及畫家(倘若畫家還在世的話)。 表面上,這是一個訴說貝特萊奇生平的故事,在故事的背後,導演卻不斷的丟出核心問題給我們“到底甚麼才叫做藝術”? 一對收藏家夫妻,太太笑笑的說,當發現自己收藏品是貝特萊奇的偽畫後,之後應該只能把它掛在房間裡,因為它就只能稱作是“裝飾畫”而不是“藝術”。那麼,到底什麼是裝飾畫和藝術的分界線呢?原創性?作者?還是作品的價值?作品的價值又該如何估算呢?是否能讓人觸動要如何換算成錢幣?若無法換成錢幣,欣賞起來,依舊是同樣的感受嗎? 老實說,雖然貝特萊奇是個罪犯,我卻幾乎很難升起批判的情緒。雖然他不誠實,但他真的是在創作;他用心的推敲每一個畫家的風格,嘗試進入畫家的內心深處。他站在不同畫家的肩膀上,創造令人驚艷的畫作;甚至有些畫作,被喻為是畫家生平的代表作。若他沒有被揭穿,其實沒有任何人會受到傷害,買畫的人,興高采烈的收藏到自己覺得價值非凡的作品;交易中,有許多人獲得經濟上的利益;藝術分析師,也多了許多的故事可以推敲和想像。 偽畫事件的出現,某種程度,是一群人的渴望和期待,造就的結果。 導演拿著鏡頭,帶我們靠近貝特萊奇的生活和他的"創作"過程。我們可以看見他對於繪畫的喜愛,以及迷戀上偽畫的刺激和龐大的經濟利益。不過,即使他從拍賣市場上賺到了令人難以想像的鉅款,享受著物質充裕的生活,藝術市場,卻是他最冷感的地方。或許,他很清楚的知道,市場機制讓多少原本熱愛藝術的人,最後忘了自己的初心。 貝特萊奇和老婆的互動,只是紀錄片裡的插曲,卻是我非常喜歡的部份。他們有一種默契和互相扶持的溫柔,入獄後,兩人幾乎每天通信,用文字陪伴彼此。那種禍福與共的了然,讓人看了覺得有一股暖意。 貝特萊奇,開始在畫作上簽下自己的名字。原本一幅偽畫,可以賣到500萬美元的他,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