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8月, 2016的文章

聆聽土壤的聲音~~劉力學的農業之旅

上週,聽了一個很棒的演講。劉力學(Pierre H. Loisel)老師在梧桐基金會的邀請下,分享他和土地、ㄆㄨㄣ以及有機蔬菜的故事。 劉老師是加拿大人,四十幾年前,由於HP發展資訊產業,外派到台灣,和台灣就結下不解之緣。婚後,劉老師為了小孩子的成長,堅持不住在被水泥柏油圍繞的環境,於是選擇定居在三芝、石門交界的海邊。為了擁有一片綠意的家園,劉老師寧可每天通車來回台北工作以及接送孩子。 二十幾年前台北的垃圾大戰,讓劉老師家附近從人間天堂,變成垃圾場。為了解決廢棄物的問題,劉老師向環保署申請了小型焚化爐,結合學校課外教學的資源,教小朋友收集垃圾,操作焚化爐,解決白沙灣附近的垃圾問題。 之後,社區居民詢問是否可以利用這個焚化爐,焚化自家的垃圾,劉老師就把焚化爐開放給居民使用。不過,開放使用焚化爐後,發現在焚化爐的底端,總是會有一大塊燒不完的圓餅,原來是一般的垃圾,大約含有30%的廚餘,廚餘的水份含量高,沒辦法達到1000度的高溫,無法被分解。為了延長焚化爐的使用壽命,非得把廚餘和一般垃圾分開。 當劉老師發現這個現象,他就去和環保署的官員討論,結果被告知,要回收全民的廚餘,幾乎是個不可能任務。除此之外,回收的廚餘,因為內容物繁雜,也無法變成堆肥(經過好幾年的實驗)。劉老師並沒有因此就放棄汝p餘的想法,他經由朋友介紹,找到了一位台大農化所的吳教授。吳教授告訴他,把廚餘變堆肥,並非不可能,而是需要有大量的廚餘。劉老師聽了,就連絡附近的國小,蒐集營養午餐的廚餘。很快的他就收到了十噸的廚餘。他開著小貨卡,裝著一車的ㄆㄨㄣ,就到台大找吳教授,開啓了堆肥之路。 結果,吳教授的方法,順利的把各式各樣的廚餘,變成品質優良的堆肥。為了善用這些堆肥,劉老師就在自家附近,租了一塊田地,決定開始種菜。在臨海之地,土壤都是貧瘠的沙地,又有海風的侵蝕,知道的人都覺得劉老師太天真了,這種地方怎麼種的出菜?或許不是科班出身,劉老師沒有任何既定的框架,就只是想靠自己的雙手,實驗看看。 他用堆肥加入沙地,改良當地的土質。向一個有機農場,買了小白菜的菜苗,就開始種下第一批蔬菜。小白菜種下去才一兩天,每一株稚嫩的葉子,就出現小小的蟲洞。劉老師很疑惑,為什麼買來的小苗都有蟲呢?就打電話問有機農場的主人。主人告訴他:我的菜苗沒有蟲,是你種在土地上後,附近的蟲才被你的菜吸引來的。劉老師就問那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