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10月, 2009的文章

紅酒事件~~被擁抱的感覺真好

上周末吃早餐的時候,和老公討論到紅酒和階級的問題。 對於紅酒,一直存在著情感上的矛盾。一方面,覺得它是階級社會的一種象徵而排斥;另一方面,又對這樣一個上流社會,有著不自主的嚮往。 第一次,將這樣的情緒,攤開來,和老公討論。因為,自己也不了解,為何會有這樣的矛盾。 老公聽了以後,點點頭說,他曾經在大學的時候,因為同學們都住半年4000元的房子,而不敢和其他人提起,自己租的是半年6500的房子。或許是對於富家子弟的刻板印象吧!所以很害怕別人把自己和那樣的形象畫上等號。一直到了清大,認識了幾個家境富裕的學弟,他們是過著物質上比較豐盛的生活,但卻不會給人紈褲子弟的感覺,才對這種心情比較釋懷。 老公想說的,應該是,對於階級觀念的存有,是因為心境上對它的認同。 他認為我對於紅酒,多了一些不理性的感受。這個部份,我承認,所以才好奇不理性的背後,是否藏有不曾被知曉的情緒。 “相對於紅酒的存在,咖啡也算是中產階級的象徵,為何你就可以接受呢?”不能理解的老公,問道。 “咖啡是不一樣的,它是存在於一般的市井小民間。而且它的價格,也遠低於紅酒。當你精通於紅酒時,就代表著你要擁有足夠的財力,才能品嚐夠多的紅酒,做出評論,這樣的能力,讓你擁有一種特別的優越感,能夠晉身於那一群擁有品味和格調的族群。” 急著回覆的我,感受到了不被認同的恐懼,進入了抗拒和解釋的情況。 老公接著說”這樣的假設是不一定正確的。就像有一些很愛咖啡的人,他們可以在咖啡店打工,從中品嘗各種不同的咖啡,不需要花很多錢就精通咖啡。所以懂咖啡並不一定代表有錢。” 老公也開始捍衛自己的想法,沒有人喜歡自我被壓縮的感覺。 接下來,有很多的討論,互相陳述的兩個人,失去了交集,進入了一種焦躁的感覺。 原來,是希望能有人幫忙,靠近內心的真實。卻猛然發現,兩個人的小我開始說個不停,反而遠離了想靠近彼此的初衷。 這個話題,讓老公憶起了他不能隋性喝酒的限制,轉而對我的不理性有著抱怨。我接受了他的報怨,誠心的跟他說”你以後可以隨自己的心情喝酒。” 但是老公卻還陷在過去的情緒裡,他持續說著他從我不開心的神情裡感受到的壓力。 我認真的說”可是我已經告訴你,以後的我不會再因為你喝酒而有任何情緒的波動,如果你還是要留在過去的經驗裡,那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做?我很努力的要改變,這是我現在生活的重心,比任

接納和臣服的練習

接受和臣服是平靜的開始。 這兩天,一直有意識的去覺知自己的身體。在裡面,發現好多的抗拒;抗拒自己的焦慮,抗拒事情沒有如預期的時候,抗拒客戶的需求,當我沒有辦法消化團隊內部的抗拒時,抗拒留在當下,抗拒表達內心的想法;而每一次的抗拒,都在餵養內在的小我,讓它吃著最喜歡的食物,快速的長大。抗拒被消化後,就變成某種形式的苦,再度變成小我的甜點。猛然看見一個胖嘟嘟的小我,開懷的對著我笑。 在Mali的工作坊裡,曾有一個關於臣服的小練習。 我們只是如是的說出自己身體上的感覺,接納每一個感受,每一個當下。在練習中的我們,就只是說:是的,我感受到了……;是的,我的身體……;那時候的我,只是單純的做著練習。現在,我才逐漸能體會,接納和臣服是給情緒消散的一個機會。抗拒,是一種衝突的能量,但這樣的能量,往往會讓已存在的情緒,更形壯大。 爭吵,是我們都曾有過的經驗。當兩個人都在憤怒之中,抗拒著對方的想法和意識,甚至不理性的用言語傷害對方時;毀滅的力量,在彼此的抗拒中不斷的增強。但這時候,只要有任何一方,完全的臣服,誠心的道歉,所有在空氣中彌漫的力量,就會在轉瞬間,消失於無形。你甚至可以嗅到一股柔軟的味道。 接納和臣服並不是示弱,而是存在於當下,在當下之中找到力量。真正的力量,是不需要費盡心思去捍衛和證明的,它就只是一種存在的狀態。 曾經,我迷惑於,如何臣服於一個自己不認同的觀點之下?後來發現臣服是一種情緒上的接納。接納自己的詮釋和他人的詮釋有所不同,不去抗拒這樣的處境,自然也就不會因為感受到生存的威脅,而想要改變對方。 接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所有事情,接納自己情緒的波動,沒有批判,就只是如實的傾聽,然後對自己說。是的,………。 當開始這樣練習後,才發現還真是不容易耶!已經習慣於去詮釋事件的腦袋,要請它只是安然的存在,只是感覺,而不作反應,簡直就像要重灌大腦一樣的困難。只要一忘了提醒,它就不受控制的開始運作,戴上習慣的眼鏡,用保護的方式餵養小我並把大我推入更深沉的靜默之中。 批判和抗拒從離開當下的每一瞬間找到生存的縫隙,自在的穿梭在我的體內。 而我的無意識,在冥冥中餵養這些負面的情緒;直到我開始覺知呼吸,開始回到用身體來感受這個世界。

洋蔥鮪魚三明治

圖片
早餐,用老公送的新機器,做了烤鮪魚三明治。烤出來的吐司,表皮酥脆,裡面卻還保有一點麵包的彈性,很有咬勁。 多汁的洋蔥,香甜的玉米,搭配鮪魚芝麻的香味,還有會牽絲的起士,包在酥脆的三明治裡,吃起來超滿足的。 用美食揭開一天的序幕,真好! 簡單的介紹一下三明治的作法,二人份。 全麥吐司四片 奶油適量 起士片1 片 A洋蔥 1/4個 玉米粒 50g 鮪魚罐頭 50g 黑橄欖 少許 日式芝麻醬 適量 (若沒有可用美乃滋替代) 黑胡椒 適量 洋蔥、黑橄欖切丁,加入(A)材料拌勻,當做三明治內餡。 將兩片吐司分別放在兩個烤盤裡,(可將吐司放在烤盤上的那一面抹上些許奶油,以增加表面的酥脆口感。),接著在吐司上鋪上一層內餡,兩邊各放半片起士,再將另兩片吐司蓋上。扣上烤盤的上蓋,插上插頭,等待綠燈亮起;就大功告成了。

貼心老公、糊塗老婆

圖片
早上,睡眼惺忪的從床上爬起來,準備早餐;這時候發現老公再餐桌上放了一個大包裹,佔據了整個用餐的地方。心裡有著小小的抱怨。就一邊削水果,一邊請老公把桌子收一下。 包裹被推到桌子的角落,空出一塊用餐的地方。飲料,麵包和起士沾醬都端上桌後,呼喚老公要開動了。老公坐定位後,又看了包裹一眼,這時候我才隨著他的目光,望向那個包裹,發現上面有一個小小的標籤,寫著「給老婆!+兩顆愛心」。我才咦了一聲說,這是要給我的唷! 老公滿腹委屈的說,他昨天回家後就興高采烈的把禮物放在餐桌上,沒想到我昨天睡前居然一直待在臥房看書,沒有踏出寢室一步。後來安慰自己說,那沒關係,每天都親自做早餐的老婆,一定會在起床後馬上看到這個驚喜。沒想到,沒聽到”謝謝老公”的呼喊,卻聽到”老公,把桌子收一下”,臉上出現不只三條線。 我撒嬌的說,沒辦法啊!平常那些大包裹,通常都是實驗室要用的零件,你貼的標籤又這麼小張,真的很不容易看到嘛! 打開一看,才知道是能把吐司烤成三角形薄脆口感的電烤爐。家裡原來也有一台類似的機器,不過那台機器的烤盤,沒辦法拆下來清洗,每次用完以後,都只能用抹布擦拭,流到細縫裡的油垢,隨著時間的累積也不斷的增加。可是我又超愛吃烤三明治的,所以貼心的老公,才特別到網站上搜尋,找到了一台可以拆卸烤盤的機器;而且這還是一台升級版的機器,不但可以烤三明治,更換烤盤後可以變成鬆餅機、烤飯糰機和烤鯖魚燒,隨機還附送製飯糰模型。 飯糰模型的背後還有小摟空,方便用按壓的方式把飯糰取出。日本產品的設計,真的是特別有巧思。難怪日本的家庭主婦,烹調出來的便當都是美輪美奐。果然是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 這真的是很棒的禮物,超開心的說。一邊翻著看不懂的食譜,一邊在腦中盤算要烤什麼口味的三明治和飯糰。一個星期的最後一個工作天,就在滿腦子食物的狀態下展開。

理書老師秋季演講 (III)

真實、信任與熱忱是這一次理書老師演講的主題。 這三個元素能夠建構穩固的自我追尋的旅程,減少混亂和曲曲折折的小徑,就只是很認真的,讚美著沿途的風景,一步一步,隨著內心的渴望和愛,前進。旅途中,並沒有特定的終點,每一次的追尋,都只是下一次追尋的起點,熱忱帶著我們前進,並且享受著前進的過程。 真實是一個源起,面對自己真實的感受,表達真實的自己,回復到最簡單的與自己同在的狀況。不再以恐懼和逃避為出發,戴上面具,在一個軀體裡餵養著好幾個靈魂,最後,連自己都失去了和真實聯繫的能力。腦袋變得混亂,心也開始徬徨,生命的旅程也因此變得必須在迷霧中前進。 回到真實,代表著傾聽自己內心最純淨的聲音;回到真實,代表著以愛和光為出發,感受、做決定還有實踐。所以真實並不只是誠實,誠實的背後可能有被詮釋過的屬於小我的認知,不來自真實的感受。 我很清楚的知道,離開真實已經好長的一段時間;或者,連自己都不大明白何者才是真實?認真的聆聽內心裡的真實是一個功課,自在的表達感受到的真實又是另一個功課。擔心和恐懼只是多重實相之ㄧ,而真實是什麼,不得而知。這裡,存在一個很發散的內在。心裡的感受;被詮釋過後的心裡的感受、言語表達的心裡的感受、害怕受傷而編織的謊言、無法信守的承諾、永恆的真實。開始要學習收斂,從最外在的部份開始,言行合一;慢慢往內,到心口一致。要不斷地覺知,語言傳達的是否和自己心裡的認知相同。最後,再追尋真正的真實,心裏的感受,是否可以穿越意識的詮釋,用最純淨的方式被感知。這是離開混亂唯一的方式。 信任,是一種力量,讓自己能夠跳脫心智的判斷,回到真實。當迷失的時候,信任在內心深處呼喚,呼喊著放下防備,全然的相信,在小我的背後,有一個更大的存在,而每一件發生的事,都是生命的學習和禮物。 越是單純的信任,越是擁有強大的力量,在生命中創造真實。就像祕密一書裡所揭露的訊息,心想事成並不只是一句安慰人的話。當你真心渴望一件事情發生,並全然的相信它在你生命中的必然性,帶著感謝與愛的心情與這個渴望同在,它就會用奇妙的方式回饋給你。 密秘裡說著吸引力法則的故事,而吸引力法則提醒了我們,每一個人的內在都有一個更大的存在,在不知不覺中創造自己的世界。真實、信任、熱忱,是擁抱生命的基石,也是創造一個美好世界的開始。

真愛旅程~~Revolutionary Road

圖片
  真愛旅程。是由葉慈的小說改編的電影。小說本身,就是一本美國文學史上的代表作,深刻的感動了無數的讀者;讓讀者們悠遊在優美的詞藻中,在不得不然的強烈情緒中,找到了部份的投射。 愛波在舞會中和法蘭克相遇,渴望打破傳統,恣意揮灑生命的法蘭克,深深的吸引了愛波。她從他的身上看到了無限的熱情,同時也和法蘭克陷入熱戀。 婚後,為了給孩子較好的居住環境,愛波和法蘭克,決定搬到鄉間的房子。愛波放棄了自己熱愛的表演藝術,專心的做著妻子和母親;法蘭克成為他父親的影子,在父親任職的科技公司做業務員,一個他從小到大最不想要擁有的職業。 他們生活在社會的框架中,為了擁有穩定安全的生活,成為眾人羨慕的一對。然而,愛波內在對於自我追尋的聲音,讓她越來越不快樂。追尋自我的碰撞讓她和法蘭克大吵了一架,冷靜下來的她,憶起了那個充滿夢想和不願平凡的法蘭克,那個令她深深著迷的男人。她看見他們平凡的生活,她看見了社會價值觀的束縛,她也同時看見法蘭克的落寞和對工作的無奈。 熱情滿溢的愛波,決定面對自己內心的真實,支持法蘭克追尋他曾有過的夢想,搬到法國,展開他們的新生活。愛波興高彩烈的和法蘭克分享她的想法,燃起了法蘭克曾經有過的渴望。他們開始了離開的準備,兩人之間多了一抹相知相惜的默契,在夫妻關係之外。彼此的微笑和心情,只有對方能懂。 周圍的朋友、鄰居們,知道他們倉促的決定後,都用一種帶著懷疑的微笑給出祝福。不認同和批判的情緒隱隱做祟。唯一跳脫出社會框架的只有房東太太的兒子,有精神隱疾的他,是唯一能夠理解活在當下的美好和神聖的人。 法蘭克對法國的嚮往,在老闆提出晉升的提議後,逐漸模糊。在他的心裡,始終有一股對未知的不安,曾經有過的夢想,不過是年少輕狂罷了。對於眼前垂手可得的金錢和成就,讓他回歸到社會主流的價值觀,在那兒他得到了支撐,消除了對未來的疑慮。他開始試著說服愛波,在美國他們依舊可以過得很快樂。 恐懼改變讓法蘭克無法前行,無法改變卻讓愛波失去在原地前進的能力。 發現懷了第三個孩子的她,在面對臨陣脫逃的法蘭克,她彷彿在一瞬間被掏空,對丈夫的熱愛、對未來的憧憬、對自我實現的渴望;當失去法蘭克的支持時,她變成獨自面對所有的一切,在不被理解的世界裡。 發現自己無法再愛後,愛波決定自己墮胎,她放棄的不只是孩子的生命,她也同時放棄了對生命的熱情。 最後一個告別的早晨

穿過生活處境,活在生命中

理書老師在新竹秋天的演講,已經連續舉辦好幾年了,像是跟大家的一個約會和分享。分享這一年,理書老師的學習,和對生命新的體悟。第一次,參加這個演講,很堅定的追隨著內心的渴望,不想錯失任何一個成長的機會。 第一場演講的主題是不抱怨。老師從生活處境和生命切入主題。有很多很多豐盛的學習。在這兒,我只是分享一小部對於生命的學習。 生活處境是外在不斷變化的人、事、物,它包裹著各種不同的事件。然而要如何穿越生活處境,活在生命中,也就是活在當下,感受生命,則是我們要學習的課題。 對於生活處境的詮釋,往往來自於過往的經驗和恐懼,或是對於未來的不安,我們用逃出生命現場的方式,保護自己免於受傷。然而,真實的力量是活在生命中,當我們懂得專注於現在,聽到、看到、感受到自己對於生活處境的情緒,誠實的面對,安然的與這個情緒存在,生命會開始,有著療癒的能量。 生活的事件是無數個連綿不絕的點,不管是快樂或悲傷,都是其中一個點,隨著時間的前進,我們卻沒有跟上生命,很多時候,我們任由過去的一個小點無限放大,蓋住了現在身處的位置。要如何讓無限放大的小點,乖乖的縮小,就是讓自己回到生命現場。 與自己的生命同步時,會逐漸能夠聆聽內心真正的渴望,找出那件與自己的生命有著最深聯繫的一件事,投入。同時,熱情、愛和快樂不再飄忽,被凝視的自己找到了養分,源源不絕。 憶起了之前在舞龍的部落格上看到了一部,關於輔大一位退休的中文老師謝錦桂毓的紀錄片。當時的我,在看完這部片子,感受到一股好強大的力量,不自覺的紅了眼眶。那時,只是感動,卻無法很清楚的替這樣的感動命名。 忽然發現,不斷問著”你聽到什麼?看到什麼?感受到什麼?你在生命現場嗎?”的他,用他的熱情不斷地把每一個學生拉進生命中,要學生傾聽自己、做自己、建構自己的價值。他用自己的愛衝擊每一個生命,串起了人與人之間的聯繫。那股對生命的熱愛、執著、義無反顧,讓我即使只是藉由影片,心也在同時被打開了。 這部紀錄片,和我這一次的學習,有了最好的共鳴。

穿過生活處境,活在生命中

理書老師在新竹秋天的演講,已經連續舉辦好幾年了,像是跟大家的一個約會和分享。分享這一年,理書老師的學習,和對生命新的體悟。第一次,參加這個演講,很堅定的追隨著內心的渴望,不想錯失任何一個成長的機會。 第一場演講的主題是不抱怨。老師從生活處境和生命切入主題。有很多很多豐盛的學習。在這兒,我只是分享一小部對於生命的學習。 生活處境是外在不斷變化的人、事、物,它包裹著各種不同的事件。然而要如何穿越生活處境,活在生命中,也就是活在當下,感受生命,則是我們要學習的課題。 對於生活處境的詮釋,往往來自於過往的經驗和恐懼,或是對於未來的不安,我們用逃出生命現場的方式,保護自己免於受傷。然而,真實的力量是活在生命中,當我們懂得專注於現在,聽到、看到、感受到自己對於生活處境的情緒,誠實的面對,安然的與這個情緒存在,生命會開始,有著療癒的能量。 生活的事件是無數個連綿不絕的點,不管是快樂或悲傷,都是其中一個點,隨著時間的前進,我們卻沒有跟上生命,很多時候,我們任由過去的一個小點無限放大,蓋住了現在身處的位置。要如何讓無限放大的小點,乖乖的縮小,就是讓自己回到生命現場。 與自己的生命同步時,會逐漸能夠聆聽內心真正的渴望,找出那件與自己的生命有著最深聯繫的一件事,投入。同時,熱情、愛和快樂不再飄忽,被凝視的自己找到了養分,源源不絕。 憶起了之前在舞龍的部落格上看到了一部,關於輔大一位退休的中文老師謝錦桂毓的紀錄片。當時的我,在看完這部片子,感受到一股好強大的力量,不自覺的紅了眼眶。那時,只是感動,卻無法很清楚的替這樣的感動命名。 忽然發現,不斷問著”你聽到什麼?看到什麼?感受到什麼?你在生命現場嗎?”的他,用他的熱情不斷地把每一個學生拉進生命中,要學生傾聽自己、做自己、建構自己的價值。他用自己的愛衝擊每一個生命,串起了人與人之間的聯繫。那股對生命的熱愛、執著、義無反顧,讓我即使只是藉由影片,心也在同時被打開了。 這部紀錄片,和我這一次的學習,有了最好的共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