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3月, 2009的文章

鐵馬環海岸山脈行~規劃篇

小小的夢想,到東部騎腳踏車,在我開始訂房的那一剎那,突然變得好真實,不再是飄在半空中的一個想法,而是不久後即將發生的計畫。Hello,我熱愛的東台灣,這一次可以用緩慢的速度,恣意的在你的懷抱中遊蕩。這也是我第一次,帶著我的新小綠,享受長距離的單車之旅。 行程的規劃和住宿,都已經大致決定,我和老公會從花蓮沿著濱海公路騎到台東,再從台東順著花東縱谷,回到台灣。民宿的選擇,花了我最多的時間做功課,因為在短短的時間裡,東台灣的民宿彷彿雨後春筍般,處處可見。選擇性之多,讓人差一點在資訊海裡迷路;最後,還是憑著感覺,選定了要造訪的民宿,期待和民宿主人的相遇。 我們的行程,規劃如下,住宿的地方是主要的休憩點,再穿插一些懷念好久,或慕名已久的美食餐廳。其他在路途中停留的景點,就保持最大的彈性,隨心情和體力做調整。另外,還可以搭配新買的Garmin 255裡的景點書,走到當地再來搜尋有趣的地方。 4/5 新竹搭自強號到花蓮 午餐( 如意牛肉麵 )–51.2公里 – 海印民宿 4/6 62.8公里–成功鎮三仙台的浪民宿 (沿途享受海岸風光) 4/7 45.4公里–那界、海民宿 (晚餐預約那界海的晚餐) 4/8 71.1公里–換鵝山房或池畔驛站民宿(終於可以親眼看一下萬安村這個美麗的地方) 4/9 73.6公里–光復鄉盛夏的軌跡民宿 晚餐(我的咖啡館) 4/10 34 公里–吉安鄉金澤居 4/11 9.5公里–中餐 (陳記狀元粥舖) 下午搭自強號回到新竹 我的心已經飛向遙遠的東部,遊蕩在連綿的岸邊和廣闊的田野;旅行就是打開所有的感官,在陌生的環境中,找到它獨特的頻率,然後用相同的速度,融入當地,找到熟悉的悸動。

追尋生命的意義~~張瓊玉的故事

曾經離開學校,躲避人群四年的瓊玉。卻在心臟手術後,選擇她最愛的事,唱歌,希望用歌聲溫暖別人的心,也同時教導這個社會,每一個生命都有其獨特性,只要我們願意打開心胸,傾聽…… 瓊玉說:因為馬凡氏症,從小我就是一個不一樣的孩子,特別的瘦高,眼睛和心臟也不好;所以總是受到很多的排斥和嘲笑。在那個年紀,很難去理解,為什麼沒有做錯什麼事情的自己,要受到這麼不公平的對待?慢慢地,開始躲避人群,也為了躲避異樣的眼光。 四年獨處的日子,讓她放棄學業,和外界隔離,陪伴心臟也不好的奶奶。小女孩就待在床上和奶奶一起唉聲歎氣:阿嬤,為什麼我們這麼可憐,你71歲,心臟不好;我11歲,心臟也不好。直到有一天,瓊玉覺得自己受的苦夠多了,不願意再繼續這樣的生活,她決定走出這個安全卻沒有希望的地方,和自己的過去切割,不再在乎別人對她的看法。180公分的她,第一次穿上短裙,打扮自己,再度走出家門,重拾學業。 瓊玉剛考上大學的時候,認識了一些其他視障的學生。視力只有0.2的她,開始幫忙,唸書給這些同學聽。瓊玉說,在幫助別人的時候,她覺得很開心,因為從小,她的存在就是個麻煩,當她被需要的時候,她終於可以感受到她的生命有其存在的意義,而這個部份是她不斷地追尋,屬於生命的答案。 出社會後,瓊玉就選擇了社福的工作。雖然身體的不適,讓她要比一般人更努力、更堅強;她卻在別人的需要中,打開自己心中曾經孤單恐懼不解的那ㄧ個角落。 工作一陣子後,瓊玉的心臟,因為馬凡式這個麻煩病,逐漸的衰弱,慢慢地無法支撐她的日常活動。在男友的鼓勵下,瓊玉決定動心臟手術。”如果不是他,我可能沒有勇氣做這麼大的冒險。在遇到他之前,也談了幾場很辛苦的感情;不管我愛得有多麼深,最後總是傷得很重;讓我ㄧ度懷疑,自己是不是不夠好?直到遇到他,才有那種自己也是值得被人愛被人疼惜的感受。就是因為渴望兩個人能夠有更多的時間,手牽手一起走,才決定動這個手術。” 十七個小時過去,瓊玉離開了手術房,她的心臟,雖然只是微弱的跳動,卻也同時承諾更長久的陪伴。 手術後的瓊玉,花了很長的一段時間,逐漸的讓體力恢復,卻在尋找下一份工作時,遇到了瓶頸;因為身體的狀況,面試過後,一一地被拒絕。就在這樣的情況下,瓊玉想到了自己最愛的音樂,她和另外一個視障的朋友一同參加街頭藝人的證照考試。拿到證照後,一開始還有些猶豫,曾經害怕人群的她,要在陌生人的

現在的人,窮得只剩下錢~~

今天早上開車的時候,聽到廣播中的蔣勳,談到他對於現代人的憂心。一句:我們現在的人,窮得只剩下錢;不斷地在我的耳邊繚繞。能夠如此感同身受,或許是因為我身在能夠用這句話描述的族群裡。 長久以來,我們已經習慣用金錢來衡量富裕和貧窮,卻忘了若拿起另一把尺,自己可能是個很有錢的窮人,在心靈上匱乏,在家庭關係上匱乏,在人文藝術上的匱乏,在社區意識上匱乏…… 長期在科學園區教導藝術和美學,讓蔣勳有機會接觸這一群電子新貴。蔣勳說,他認識很多父親,晚上十點以前沒辦法回家。這些爸爸著急的問蔣勳:該如何讓小孩可以從小接觸到美?該給小孩學美術還是音樂?蔣勳回答:你們的小孩,在這個年紀,真正需要的是”對於父親體溫的記憶”。 這些疲於奔命的父親,在公司文化和家庭關係間拔河;其實,大部分的人追求的並不只是金錢,而是社會上的認同、心理上的安全以及自我的價值。現在的我,最大的疑惑是,這些東西真的有辦法在長期投入自己並沒有熱情的工作中獲得嗎?我們總是在獲得和失去中尋找平衡。有沒有可能獲得只是一個海市蜃樓,一點一點的侵蝕我們原本擁有的「健康、平靜、滿足、友情和親情」? 要在自身之外找到平靜、健康、滿足、快樂,就向在面北的山洞等待日出一樣。我突然想起這句西藏諺語。我們是不是始終在錯誤的方向等待日出呢?

喂! 別再偷懶了~~

開始寫網誌後,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,只要工作開始忙碌,紀錄就會停頓,在網路的世界裡,你的生活就停在某一個日期上。真實的狀況是,時間還是不停的流逝,生活的經歷還是不斷的累積,可是卻沒有整理的時間,逐漸讓自己被淹沒在值得分享的事情裡。 當有一天,停下來享受生活中的空白,開始整理相關的資料,卻發現在追趕中的自己,沒辦法跟上生活的腳步。因為生活中的事件太多,最終能夠呈現的卻是其中的一小部份。被遺留下來的是不值得紀錄的嗎?最終的取捨,是跟感動程度有關,跟題材的特殊性有關,還是………只是一個念頭? 後來發現,當時間一點一點的流逝時,最終被留下來的,總是最接近現在發生的事情。我們的記憶,很容易隨著時間而逐漸褪色,太多的資訊,不斷地輸入,掩蓋曾經發生過的事情。記憶的時鐘,直接替我做著篩選的工作。 有了這樣的體悟後,發現網誌是沒辦法停下來的,若是停止了,就沒辦法再追上過去的時間;就像學生時代的日記,你無法提起筆,去詳述一個月前的心情。當你用回憶的方式來記錄事情,失真的情況就會放大,感受早已模糊。因為,不是存在當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