消失的卡夫卡
上個月,和大學同學相約到卡夫卡吃飯,才發現,在黑黑的住宅區中,已找不到那橘色溫暖的燈光,熟悉的店面,大門深鎖。後來,詢問下才知道,卡夫卡已經歇業一陣子了。有一股淡淡的惆悵和感傷,在心底。
記得最後一次在卡夫卡喝咖啡,慵懶的午後,抱著”冷靜與熱情之間”,前一次來,讀完了辻仁成寫的以男主人翁為第一人稱寫的藍本。這一次,則是迫不及待的想知道同一個故事,在女主人翁(江國香織)的記憶裡,會用什麼樣的方式呈現。
午後的卡夫卡,很安靜,坐在一大面書牆前,有著安心和熟悉的味道。一杯咖啡,給了我ㄧ段悠閒的、獨處的和閱讀的時光。
偶爾聽到吧檯的服務生,閒聊他們最近剛看完的書,以及互相推薦喜歡的書。曾經問過這裡的服務生,他們說來這裡打工最喜歡的就是豐富的藏書,還可以借書回家。就是這樣的氛圍吧!讓我一直把卡夫卡當做一家珍藏的店。
卡夫卡是一群清大學生圓夢的店。喜愛文藝的一群朋友,在出社會後,雖然進入了科技業,卻不願放棄營造一間可以讓心靈休憩的店。他們出資企劃,並且找來經濟系畢業的好友,做店長,替他們灌溉這棵夢想的小芽。
那時,曾跟店長閒聊,她說做這個決定真的是很大的轉變。原本從事金融業的她,從經手上百萬的資金,轉換成在廚房開發食譜,訓練不同的工讀生。進入完全不同的領域,就只是為了學生時代的一個約定和渴望有一家不一樣的店。
不知道,是不是金融海嘯,讓他們在現實的考量下,決定忍痛放下曾經有過的夢想。
當找不到卡夫卡時,雖然不願意,還是在心底冒出了一個聲音:難道一個藝文空間,對新竹人來說真的是可有可無的嗎?聯想到了草葉集的離開和卡夫卡的消失,如果這些店開在台北或是台南,是否會有不一樣的結局?身為土生土長的新竹人,我還找不到答案。
記得最後一次在卡夫卡喝咖啡,慵懶的午後,抱著”冷靜與熱情之間”,前一次來,讀完了辻仁成寫的以男主人翁為第一人稱寫的藍本。這一次,則是迫不及待的想知道同一個故事,在女主人翁(江國香織)的記憶裡,會用什麼樣的方式呈現。
午後的卡夫卡,很安靜,坐在一大面書牆前,有著安心和熟悉的味道。一杯咖啡,給了我ㄧ段悠閒的、獨處的和閱讀的時光。
偶爾聽到吧檯的服務生,閒聊他們最近剛看完的書,以及互相推薦喜歡的書。曾經問過這裡的服務生,他們說來這裡打工最喜歡的就是豐富的藏書,還可以借書回家。就是這樣的氛圍吧!讓我一直把卡夫卡當做一家珍藏的店。
卡夫卡是一群清大學生圓夢的店。喜愛文藝的一群朋友,在出社會後,雖然進入了科技業,卻不願放棄營造一間可以讓心靈休憩的店。他們出資企劃,並且找來經濟系畢業的好友,做店長,替他們灌溉這棵夢想的小芽。
那時,曾跟店長閒聊,她說做這個決定真的是很大的轉變。原本從事金融業的她,從經手上百萬的資金,轉換成在廚房開發食譜,訓練不同的工讀生。進入完全不同的領域,就只是為了學生時代的一個約定和渴望有一家不一樣的店。
不知道,是不是金融海嘯,讓他們在現實的考量下,決定忍痛放下曾經有過的夢想。
當找不到卡夫卡時,雖然不願意,還是在心底冒出了一個聲音:難道一個藝文空間,對新竹人來說真的是可有可無的嗎?聯想到了草葉集的離開和卡夫卡的消失,如果這些店開在台北或是台南,是否會有不一樣的結局?身為土生土長的新竹人,我還找不到答案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