秀明自然農法~~竹北開課

那時候看到這本書後,就很好奇,好奇黎醫生一家人為什麼願意做這樣子轉變?是這個農莊讓他們開始享受幸福,還是為了追求幸福而開始經營農莊?曾經上網瀏覽他們的網頁,發現位在淡水的農場,可以提供一日體驗營,讓大家身歷其境的了解什麼是秀明農法。不過,由於週末的活動總是接踵而至,忙了一陣子也就忘了要去參加這個活動。
直到上個星期,收到一位朋友的轉寄信件,在竹北將要舉辦秀明農法的課程,在週末還有說明會;一直對樂活和相關環境議題很有興趣的我,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,想多了解一下這個未知的領域。
課程包含了
室內課:
1. 第一階: 4堂課12小時, 課程目標是了解無農藥無肥料的意義, 當一個對環境友善的消費者.
2. 第二階: 4堂課12小時, 課程目標是了解當前的糧食問題, 成為生產者的好朋友
室外體驗課:
1. 生產者課程: 8堂課至少 24小時 ,每節課都含農務實做. 課程目標是讓有心參與秀明自然農法生產行列者, 實地體驗與規劃農務, 當個快樂富足的現代農夫.
沒想到,短短二個半小時的說明會,竟然會有這麼大的震撼力。
表面上,秀明農法只是一個種植的方式,但在它的背後卻有著更深的敬天愛物的情懷。當我們用人類的觀點在掌控和消耗自然時,秀明農法提供我們另一個思考的方向。羅大哥以大自然為始,回歸到人類和土地、萬物的連結。
演講一開始,詹大哥就提出了秀明農法就是不施肥不灑農藥,只給土地祝福的一種農法。他笑著說,自己第一次聽到這種農法的時候,也覺得好像遇到了詐騙集團,不施肥不灑農藥的菜,怎麼可能可以好好的活下來,當時的他心中充滿了疑問。但在他上過黎醫生開的課程,聽他們分享秀明農法的理念後,他發現自己開始相信這樣的說法,後來他花了三個月的時間在幸福農莊實習,用實作見證他學到的理論。之後,買下了土地,一年多的務農經驗,讓他對土地和土地上的作物都有了不同的想法。
詹大哥先從農藥開始說起。大部分的人,在務農的時候,最害怕的就是病蟲害,所以總是用灑農藥來避免自己的農作物受到損傷。但是,農藥真的可以避免蟲害嗎?不噴農藥的蔬菜就沒有辦法生存嗎?我們先用食物鍊的觀點來想一下這個問題。
食物鏈基本上是一個金字塔的形狀,食物鏈底下的生物往往生命週期比較短,而每一次繁殖的數量比較大。當我們使用農藥的時候,一開始的確可以消滅病蟲,但是生命是會自己找出路的。假設每一種生物六代以後就可以產生抗藥性,突變出不怕農藥的下一代,這樣會發生什麼狀況呢? 從下面這個金字塔,我們可以看到,3個月後,病蟲開始不怕這個農藥,而牠的天敵青蛙,卻需要18個月才能產生抗藥性,青蛙的天敵鴨子需要更長的時間。這樣一來,生態的不平衡造成數個月後病蟲害會大爆發,聰明的人類又發明更好的農藥,重新灑藥保護自己的資產。惡性循環就此展開。可想而知,農藥的發展只會越來越毒,而金字塔頂端的人類會是最終的受害者。
人 (1) 20 year
鴨子 (oooooox10) 1 year
青蛙 (ooooooooox200) 3 months
病蟲 (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x10000) 0.5 month
詹大哥一邊放映著許多農地的照片,一邊映證他的理論。有噴灑農藥的水田裡,密密麻麻的滿佈孓孑。他的農地,反而見不到這種景象。生命受到威脅的病蟲,會更努力的繁殖,希望能夠生存下去,這是所有物種的天性。
我們是不是應該重新思考人類和土地和其他萬物的關係。會使用農藥,通常是來自於身為擁有者的思考模式,這塊土地是我所擁有的,而上面的農作物是我的資產,所以任何會吃掉我的農作物的生物都是小偷,都是害蟲。但這是真實的狀況嗎?土地買賣所依循的是人類的法則,當人類買下一塊土地時,原本居住在這塊土地上的所有生物都沒有同意這個行為,到底誰才是土地的主人呢?這塊土地原本就擁有豐沛的生態系,各種生物各自生長而達到平衡。當人們只為了自己的食物而想辦法要消滅食物鍊上的其他物種,成為食物的蔬菜或水果,真的能因此而成長的更好嗎?
詹大哥舉了一個水稻田的例子,讓我們看到了生命的強韌。一般來說,種水稻的時候都會先把種子做過篩選。放在水裡,浮在水上的就是比較脆弱的種子。羅大哥就把好的種子拿來培育秧苗,而不好的種子就隨意的灑在土地上。因為他抱持著如果你有本事,就會想辦法生存下去。沒想到,過了一陣子後,詹大哥發現雜草堆裡長了一些很像稻子的植物,他驚訝的發現,那些稻苗是之前被他扔掉的種子,而且這些種子長成的稻苗比他細心呵護的秧苗長得還要好。所以植物真的有像我們想像的這麼脆弱嗎?是不是我們的過度保護,讓他們失去了競爭的能力?
接下來談到肥料的部份,施肥是因為大家一般的看法是,植物不斷地生長,會消耗土地的養分,因此沒有施肥的菜是長不好的。但事實上,真的是這樣嗎?植物和動物最大的不同,就是植物是不能移動的,當種子播下去的那一剎那,就已經決定它一輩子居住的地方。假設植物會將土地裡的養分給消耗殆盡,那植物怎麼可能成為地球上生命力最強韌的物種之ㄧ。
一張很有趣的照片,證明了這個想法。這張照片裡,有兩株稻米,一株是沒有施肥的稻米,另一株是用肥料餵養的稻米。沒有施肥稻米的根足足比有施肥的稻米長了一倍。那是因為有施肥的土地,營養都集中在泥土的表面,這樣一來,稻米不需要往下扎根,就可以有充足的養分,所以它就很輕鬆的活著。反過來,沒有施肥的稻米,會努力的向下生長,靠自己要得到更充足的養分,在這樣的情況下,反而有著更強韌的生命力。颱風來的時候,有施肥的稻米很容易就倒了,沒有施肥的稻米,反而能夠繼續生存。持續施予肥料,是增加蔬菜稻米的競爭力,還是削弱它們強韌的基因,值得我們好好的深思。
詹大哥也拿出他耕作過後的農地裡面微元素的濃度,數字會說話,不添加任何肥料的泥土,裡面的微元素還是保持固定,甚至氮的含量還逐季的增加。土地和所有生長在這一塊土地上的生物,自有其平衡的機制,能夠互相輔助,相互依存。這是我們在大自然中,所學到最重要的一課。
聽了這個說明會後,馬上決定要參加秀明自然農法的課程。即使自己不是務農的人,能夠建立正確的觀念,了解大自然運作的法則,相信依舊會有很大的收穫。至少我會開始用植物的角度,來思考怎麼樣讓它們活得更好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