秀明自然農法(VI)~~學習從不同的角度觀看世界

DSC_0261.JPG
 
要在什麼樣的狀態下,才能夠真正的將知識吸收,化成自己的一部份;要在什麼樣的情緒下,才能保持一顆開放的心,用不同的角度,看待生命中的各種議題?

為了讓我們打開心中的門,武龍老師在開始進入自然農法的課程前,給我們看一些暖身的短片。藉由觀看、分享、聆聽,建立起自己和其他人的關連。當心變柔軟了,願意從不同的角度觀看時,能夠接收的訊息也隨之擴大。

一部新加坡政府拍攝的宣導短片

一位印度婦女在她老公的告別式上發表感言,她說的話讓大家不自覺得笑了起來,卻又在最後令人感到一抹不捨和哀傷。

回憶中,老公的鼾聲和放屁的聲音,居然在他過世後,變成一種失落的聲音。安靜中的孤寂。「 總是這些小小的事情,讓我們永遠記得。」( In the end, it's these small things that you remember. )「是這些小小的不完美』,一起組成生命的『完美』。 」( It's these little imperfections that make them perfect for you. )印度婦人感性的說。

這部影片,用特別的拍攝手法,強調生命中的完美就是由大大小小的不完美組合而成。等待一位完美的人,將會失去體驗完美的機會。

武龍老師的心得,令人再三回味。”對於任何一件事情,你都有詮釋的權利。至於要如何解釋?正面亦或是負面,也都是你自己的選擇。只是,正面的解釋過往的經驗,和自己的過去和解,可以讓我們更有力量面對未知的未來。”

「We feed the world」是一部紀錄片。老師藉由這一部影片,傳達今天主要的課程。

影片的開端,就是一卡車一卡車,沒有販賣出去而被丟棄的麵包。每年,在奧地利,有兩百萬公斤的麵包垃圾。全世界的糧食足夠供應120億的人口(全世界總人口數約為60億),然而這個世界卻有接近十億的人是在饑餓中求生存。

為了經濟作物的種植和畜牧業的發展,巴西的雨林不斷地被砍伐;獲得經濟利益的歐洲企業,不關心雨林消失後所帶來的生態改變,沒有和土地的連結,決策可以變得快速、不帶一絲感情。

巴西東北部的農村裡,有著三餐無以為繼的人民。雙頰深陷的爺爺,眼神裡有對未來的無力和恐懼。看天吃飯的他們,若遇到農作物收成不佳,就只能忍受飢餓。帶著三個孩子的母親,只能舀起一瓢瓢水,讓孩子止飢。

在巴西的港口,成堆的黃豆等著出口;身為世界第一大的黃豆出口國,巴西的政府卻無法餵飽自己的人民。更諷刺的是,90%出口的黃豆是作為飼料。糧食商品化後,資本變成可否取得糧食的關鍵,人與動物搶糧已經不是新聞;生質材料的開發,更開啟了人和機械搶糧的窘境。

家禽飼養的機械化作業,也令人打了個寒顫。從小雞的孵化開始,就利用精密的生產控制。剛出生的小雞被丟上輸送帶,分送到一塊小小的區域,用活動式的機械滴管餵養;長大後的雞,再度被輸送帶送進斷頭台,結束短暫的生命。在這一連串的過程中,完全無法感受到雞是有生命的,它彷彿只是一件物品,被搬運、被飼養、被屠殺。它被賦予的唯一生命意義就是被食用。

就像武龍老師說的:我們並不是反對肉食,而是反對不人道的畜養過程。

為了追求最高的產量,獲得最大的收益,用違反自然的方式對待這些動物,甚至從頭到尾都不曾把他們當作生命,一切的過程只為了創造競爭力,在商業的角力中獲勝。如果,某些人會為了利益枉顧其他生命的權利,很快的是不是也會枉顧其他人類的權利或生命?這樣的事,的確不斷地在上演。

這一部紀錄片中,探討了包括農、林、漁、牧業的問題。吃是生存的要素,不斷消耗糧食的我們,有權利也有義務關心這些食物,是如何被製造的?對我們的健康有什麼影響?食物的美味是否因為大量的生產或雜交而被犧牲了?在食物充足的情況下,是不是也想想飢荒的成因?被當成商品的糧食,是否能夠送到真正需要的人手上?

每天,都有人因為吃太好而生病;同時,世界的另一個角落,也有許多人因為營養不良和死神搏鬥。這個世界被分成擁有資源者、被當成資源者以及被遺棄者。最底層的人們,往往是寂靜無聲的,甚至不知道該如何尋找發聲的管道。

如果願意的話,至少讓自己成為發聲的管道吧!即使傳遞的速度或許不快,至少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因為了解而關心。

留言

Popular Posts

訂房

腸胃敏感貓的漫漫長路

金線蓮~~生命的奇蹟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