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~~移動與勞動的生命記事

我們.jpg
 
曾經,有個朋友問我:對現在城市裡越來越多的外勞,會不會隱隱的感到不安,覺得自己的城市被其他人給佔據了。我搖搖頭。對我來說,濃眉大眼、皮膚黝黑的外勞或外籍新娘,是熱情單純的象徵;在我的想像裡,他們大部分來自純樸的鄉下,為了自己的親人,才遠渡重洋到台灣工作。倒是這樣的問題,嚇了我一跳,因為問我問題的朋友是個高級知識份子,沒想到還是有著歧視隱藏在內心深處;他說他也說不上來為何會有這樣的不安,或許是沒辦法認同我們和他們是一樣的吧!

我們、他們,我的內心裡似乎也隱隱的這樣劃分,即使在我的意識裡沒有一點排斥的想法,但我還會用自己的方式來詮釋他們。我甚至很難否認,當我看到一個金髮碧眼的外國人,會認為他可能是來台灣出差的商務人士;看到一個東南亞國家的人時,則會很直覺的想他是外勞的一份子,這樣子算是某種程度的歧視嗎?我對事情的理解很輕易的就被自我的認知所主宰了,只能對事情做最簡單的分類。

看了顧玉玲的我們:移動與勞動的生命記事後。才讓一大群腦海裡的外勞形象,用個體的形式浮現出來。他們的故事,有許多的雷同,在面對相同的制度和社會環境下,壓抑的情緒、隱忍的寂寞、面對不平等時的無助,甚至最後不得不用逃跑的方式來換取自由,同時陷入另外一種成為犯人的恐懼;但每一個人,卻又是獨立的個體,有自己的故事,自己的夢想和責任。令人訝異的事,這些原本以為是他者的故事,卻真實沉重的讓人不得不反思,我們是不是也是把他們邊緣化的其中一個推手。作者以我們為題,就是盼望有更多人用我們的心態來面對他們。

我們是由三個主要的故事和許多小故事串聯起來。每一個故事總是同時訴說著好幾個人的故事,用交錯的方式,讓我們用不同的角度窺見事情的全貌。

我們~~蜜莉安和阿溢的異國戀情,兩個不同生活背景、教育程度和國籍的人,經歷了遊走奔波,重重手續和訊問,才開始了婚姻生活。這一代的移動和勞動,同時刻畫著遠從他鄉、渡海而來,追求經濟收入的外勞的故事和由鄉村到都會,努力生活的台灣人。這樣的場景 ,讓作者重新省視了從大陸跨海而來的父親。遠距離的觀看最親近的人,反倒醞釀出最真實的心情。移動的心情,在不同的人、不同的世代中間交錯,阿溢的母親也曾經參與移動的過程,也因此對於蜜莉安,即使言語不通,也有著莫名的理解。抽去了時空和背景、性別和國籍,才發現隱隱在每一個心裡有著相通的情緒。

飄浪之歌說的是喬伊和荻薇娜的故事。曾經在家鄉斥吒風雲的喬伊,因為做生意擴張太快,從優渥的經濟一下子變成負債累累。為了家中的稚子,只能選擇移工的生活。荻薇娜也是面臨經濟上的需要,在姑姑的介紹下,來到台灣。他們遇到了不同的雇主,經歷了不同的故事,但相同的是在不平等的待遇下,為了追求相對的自由,開始過著逃跑的生活。很多的逃跑是肇因於沒有假期的工作生活,更多的逃跑是由於身體上的不勝負荷和心理上的毫無尊嚴。逃,只是為了追求一個相對上比較平等的工作處境。制度上的盲點和政府的漠視,在故事裡不斷地出現。只因為他們是沒有選票的一群,關愛的眼光似乎是種奢求。TIWA(Taiwan International Working Association)算是一種獨特的存在。一群為台灣勞工奮鬥過的人們,在外籍勞工進入台灣後,依舊替他們發聲。要追求的也不過是一個合理的對待。

問長路裡是一對外勞夫妻(艾爾加、麗亞),和一個身障人士令狐沖的故事。令狐沖因為脊椎受損,下半身癱瘓,母親過世後,不堪叨擾親人照顧,申請了外勞的照護。令狐沖對外勞總是希望能夠把他們當作朋友,但是24小時的看護工作,無法申請喘息照護,讓外勞修假,卻讓伊達在除夕的晚上逃跑。沒有行動能力的令狐沖,幾乎陷入絕望的深淵,9 天的假期足以讓他死在床上。二三天後,正好對面的鄰居出門,他才大聲呼救逃離險境。對伊達的狠心,他始終無法釋懷,但最後他還是選擇了原諒。一種弱勢的人對弱勢的人的體貼。令人不解的是,明知道外籍看護可以幫助許多弱勢的人,卻不曾給予外籍看護和台灣看護相同的權利。犧牲外籍看護的同時也犧牲了台灣的弱勢團體。邊緣化的無奈,在故事裡悄悄的流露。

知道這是作者的第一本小說後,深深訝異於她文學的底蘊。這樣精準的述說著不同的故事,這樣深刻描繪並且努力不懈的追求故事的真實。我想這些故事對作者來說不只是單單一個故事而已,這也是她生命中不可磨滅的記憶,來自朋友的共同回憶。

想多暸解這一群默默的朋友們,請你們也拿起”我們”,一起閱讀吧!

留言

Popular Posts

訂房

腸胃敏感貓的漫漫長路

金線蓮~~生命的奇蹟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