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我整合是療癒的開始

生命花園.jpg
 
最近在看生命花園這本書,由於涵蓋的內容十分廣泛,某些章節還在似懂非懂的狀態。然而其中一部份,關於真實我和理想我的論述,卻不斷地會浮上腦中。我彷彿可以看見,在自身上,為了追求理想我,現實我不斷地背棄真實我,而產生了成就越高,自我厭惡越深的感受。

在我們出生的時候,每一個個體都是一個獨特的存在,擁有他天生的氣質和潛能,這時候的自我是完全以真實我的樣貌呈現。當嬰兒在父母養育的過程中,會開始逐漸接觸到父母的期待(包括善意的或情緒性的期待),為了確保自身的生存,嬰兒們會隨著父母的期待,發展出一個可以得到接納和認可的理想我,所以兒童很早就學會了這種內化的束縛。當來自父母、社會或文化的期待逐漸融入自我管理的理想我時,就變成了內在的掙扎,即使日後父母不在,這樣的掙扎也照樣發生。

在群體的生活中,為了被他人接受,真實我的欲望往往會妥協於理想我的要求,而逐漸發展出一個現實我。

真實我、理想我、現實我三者之間是否能合諧,彼此接納的共存,則是日後自我關係是否良好的關鍵。

很多有成就的人,在挺身追求理想我時,卻同時背棄了自身的現實我,表面上他擁有了財富、社會地位,卻卡在自我憎恨的憤怒或空虛之中。他可能不明瞭這樣的空虛從何而來,進而追求更大的權力、更多的財富,在理想我的驅策下不斷地前進,卻在同時感到更深的不安和憤怒。

最困難的部份是,能夠覺察到自身的理想我,在不否定理想我的狀況下,同時,也不全盤接受他的控制,能體諒並照顧到真實我的需求,在自我疼惜的過程中,卸下理想我和真實我的對立,用幽默的態度面對嚴肅、成就導向的理想我,重新整合所有面向的自己。

這一個部份,也讓我聯想到了在Mali工作坊時,提到的社會我和本質我的轉化。

本質我就像是之前提到的真實我,是獨特的帶有個人色彩的存在,此外,它和萬物之間有著很好的連結。社會我則是在成長過程中逐漸修正,為了生存和符合不同的期待而產生的,帶著生存匱乏的恐懼而存在。

在社會我 (也可以稱為小我)的內在,有著許多的陰影,而尋求重新回到本質我就是一段療癒的過程。這個過程必須透過新的觀念產生好的經驗和好的連結,而產生信任,在導師的引領下,不斷的重複這些好的經驗,從而喚醒沉睡已久的本質我。最後可以在儀式或見證人的關注下,擁有一個新我的誕生。

這個新我,並不是完全稟棄了社會我,而是找回了本質我和社會我共生的能力。

這讓我體會到了,為何有許多人失去了自愛的能力,儘管自己不自知,那個被遺棄的自我,卻深藏在內心深處,有著深深的哀怨和憤怒。

深吸一口氣,和自己的內在說:對不起、請原諒我、謝謝你、我愛你。療癒就從自我整合和接納開始。

留言

Popular Posts

訂房

腸胃敏感貓的漫漫長路

金線蓮~~生命的奇蹟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