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雄之旅~~新光碼頭;蕭勤75年回顧展



造型獨特的天橋,安靜的招呼我們上去走走。水溝邊,觀察一片漂流的葉子,才忽然認出來這個水溝,似乎是電視影集中的場景。
好安靜的早晨,或許不是交通要衝吧!完全感受不到自己身在台灣第二大都會中。高雄有著寬廣的街道,讓建築間的距離拉長,也因為這樣,沖淡了城市中高樓帶來的壓迫感。
在羅多倫咖啡(民宿附的早餐卷)吃完早餐後,老公去開會,我就一個人到文化中心。
我高雄同學打電話給我,聽到我在文化中心時,脫口而出:你在文化中心做什麼?
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,總是喜歡從博物館或藝文中心來認識一個城市。即使來到工業大城,依舊想搜尋屬於人文的故事。

文化中心,有著好大的庭園,建築也十分壯觀。然而當我想進去參觀時,卻發現裡面的標示十分不清楚,我看到一些展覽的海報,卻找不到展覽的地方,只看到一群叔叔阿姨們快樂的跳著舞。找了好久,才找到裡面的工作人員詢問。中心裡似乎閒置的空間頗多,某些地方,看起來並沒有好好的規劃和保養。
因為和同學有約,只看了一個素描展和一個攝影展。覺得展覽的深度不夠,應該可以提供參觀者更多的故事和背景,產生與作者的連結。真是可惜~~
隔天,雖然沒有帶著很大的期待,還是決定去參觀美術館。長長的迴廊上,一樣遇到很多跳國標舞的人,隨著音樂起舞。印象中,高雄人也很喜歡唱卡拉OK,唱歌跳舞,似乎是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。

穿過迴廊後,走到了展覽館。一踏進去,就有了和文化中心完全不同的氛圍。服務人員訓練有素的走上前來提醒我參觀的時候要先寄放背包,並歡迎我入內參觀。
美術館總共有四個樓層,分別有不同的展覽主題。印象最深刻的是向大師致敬系列的蕭勤75回顧展,很幸運的遇到定時的導覽,讓我享受了一場文化之旅。
蕭勤出生於上海,成長於台灣,旅居於義大利。兒童時期就失去雙親,並和唯一的手足分離,讓他在繪畫的過程中不斷的向內追尋,企圖表達出他最深的關懷和最真的自己。
蕭勤在學畫的初期,老師李仲生發現他對顏色特別敏銳,建議他從西方畫家馬提斯的技法汲取養分,再放入個人和東方文化背景的元素。

他在京劇習作中,就用平面鮮豔的色塊,展現出京劇演員獨特的張力。
原本拿到了西班牙政府的獎學金留學,卻在參觀了當地的美術學院後,認為其傳統的教學方式沒辦法給予他渴望的養分,而決定放棄。加入當地藝術家團體,與之相互切磋學習。當時,為了賺取生活費,蕭勤替聯合報撰寫專欄,介紹歐洲的藝術家和其畫風,也開啟了台灣畫壇在歐洲藝術的視野。

蕭勤在歐洲早年的作品,喜歡將中國的筆墨風格帶入畫中,他不斷的思索東西方文化的差異,並萃取其中的精華。留白和筆墨的律動,透露出老莊思想的空和無。禪宗裡的哲學省思和觸動了蕭勤想要表達的理念。

女兒意外過世後,蕭勤有一陣子無法動筆做畫,直到創作了度大限系列的作品後。他感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感動,他開始感謝女兒的過世,讓他領悟到生命的恆久性。他女兒的只是在肉體空間死去,在精神空間中卻是永存的。度大限的作品,色彩繽紛,洋溢著流動性,這是發現生命本質的喜悅。

永久的花園也是類似的理念。用大小不同的色塊做切割,曲線牽動你的視線,停留在小的色塊上。

體會到生命的本質後,蕭勤開始著迷於天文學,宇宙的誕生和生命的起源,成為他畫作中的另一個重點。抽象的星體,卻是源自於對不同的星球真實的了解。

這幾年,他開始創作許多心型的作品。因為他體悟到,愛才是萬事萬物的根本。愛才是聯繫一切的源頭。
從蕭勤畫風的變化中,同時也經歷了一個人內心的轉變和對於靈性的省思。藉由精彩的導覽,第一次能夠完全融入抽象畫中。雖看不到具體的事物,卻能夠接收到不同的情緒和美感,從色彩和線條之中。若不是這一次巧遇此展覽,我完全不知道台灣有這麼一個國際知名的抽象畫家,他的畫,用西方的形式,表現了東方的哲理。
要離開美術館前,看到一個爺爺坐在美術館的迴廊裡做手工藝品。他精巧的使用一個鉗子和剪刀,就把易開罐飲料瓶,做成小巧精緻的椅子,令人嘆為觀止。


高雄美術館真的很令人驚艷,我看到了他們企圖追趕和超越的努力。加油唷! 文化才是讓人能夠深深紮根的養分,期望看到高雄,從裡到外,脫胎換骨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