接納每一個面向的自己

上次在Mali的長期團體課程中,談到自己的抗拒,那是一種很微妙的情緒,試著在這裡用文字的方式重新整理一遍。

之前有提過,離開職場,一方面是為了追尋自己生命中的渴望,另一方面則是好奇著沒有了工作定位後的自己,會用什麼樣的方式存在。

學生時代,你的標記是功課的好壞和就讀的學校。當親戚朋友聚會時,大家的問候語往往是現在念哪裡啊!?父母要介紹自己的孩子時也是用學校作為一個指標。你的價值和你的學校是連接在一起的。

工作後,大家關心的方式變成,詢問你的工作,你成功的展現繫於是否擁有一份好工作上。工作變成個人的一種品牌,而我可望著脫離品牌的束縛,好奇著若失去了品牌,是否能用更真實的自己面對這個世界?

然而,當一切成真時,我才發現自己對於社會價值觀的固著,比自己想像的還深,放下不是嘴巴說放下就完成了,需要時間慢慢的內化。

我注意到,自己還無法坦然的面對別人的詢問,無法全然自在的回答現在是沒有工作的。當在參加一些課程的時候,同學們詢問到在哪裡工作時,回答的時候,心頭會有一些緊。盡管現在的生活是快樂的不得了,卻還是下意識的在乎別人的看法。

當有人羨慕的說,真好,可以讓老公養的時候,我總是會急於澄清,我並沒有讓老公養,我現在對家裡的經濟貢獻和我在上班的時候一樣。我害怕讓別人誤以為我是沒有經濟獨立的。但這樣的恐懼是從何而來呢?是在內心深處有一個很堅固的信念:一個人的能力是繫於他的經濟是否自主。而我還在外求別人的肯定,所以害怕別人的否定。我果然是個外在依附很深的人啊!

當我發現這樣的事實時,我抗拒著依舊有著很深的外在依附的自己,這形成了一種張力,讓我更無法重新找到自己的力量。

在敞開的談論這個微妙的情緒時,我不禁驚訝於真實我要穿透層層圍牆,觸碰到理想我的困難性。也重新的了解到,不管是真實我或是理想我,都是我的一個面向,只有慈悲的接納自己的各個面向,它們才有機會整合或被重視後逐漸消散,回到自身的力量中。

無印良品,原來是個沒有品牌的簡單生活的概念,卻在逐漸發展自己的特色後,變成了一個特有的品牌。

沒有工作的標籤,代表著沒有品牌,但當活出不一樣的色彩時,它就有機會成為一個獨一無二的品牌。

其實,每個人原本就是獨特的,擁有自己的品牌;只是我們遺忘了,只記得歸屬於台灣製造、中國製造、西班牙製造……-這樣的標籤而已。

留言

  1. hello你好~

    看到你寫的
    我好同意你
    全然接受每個面向的自己 真的不容易
    我和你的處境有點類似
    所以很有同感囉
    版主回覆:(2010-07-27 21:56:35)
    的確是一件很難的事,不過為了靠近真實的自己,也是一件很值得努力的事,一起加油吧!

    回覆刪除

張貼留言

Popular Posts

訂房

腸胃敏感貓的漫漫長路

金線蓮~~生命的奇蹟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