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工黑糖的味道


在長濱定居超過半年了,卻在前陣子,才知道原來當地的手做黑糖,是如此的美味。那糖,不只有著濃郁的甘蔗香,泡水之後,就像喝著甘蔗原汁一般,有著芬芳的味道。 很幸運的,最近剛好是黑糖製作的季節。一般是在農曆年前後二個月左右,甘蔗在這個季節的糖份特別高,天氣也比較涼爽,剛好是最適宜做糖的時節。我們拿著朋友給的地圖(地圖上完全沒有路名,只有用竹湖國小,一層樓房子,二層樓房子當路標,竟然無比的清楚,因為整條路上沒有幾棟房子),繞啊繞的繞到竹湖的山上,出現了一大片的甘蔗田,然後就看見阿貴黑糖的招牌。




才走進去,就看到四個柴燒爐,爐上正在熬煮著甘蔗汁,要緩慢的把水分蒸散,製成黑糖。我們到的時候,其中一鍋黑糖剛要起鍋,倒進一個大平盤裡,之後阿貴就開始用鏟子翻攪逐漸變得濃稠的黑糖,隨著冷卻,糖漿慢慢變成糖塊,顏色也從深棕色變成淺棕色。這時阿貴就請我們挑顏色比較淺的糖(溫度較低)來吃,他自豪的說,剛起鍋的黑糖,那綿密的口感是難以形容的美味。

我抓了一塊糖來吃,真的是入口即化,嘴裡散開濃濃的甘蔗香。詢問之下,才知道這裡的甘蔗都是阿貴自己種植照顧的,沒有任何的農藥和化學肥料,再加上長濱的好水好空氣,才孕育出這麼美味的糖。阿貴從小就幫著父母製作黑糖,所以有著多年的製糖經驗,中間其實有很長一段時間是自己接工程,後來想念黑糖的美好滋味,才又回來做糖。



製糖的季節,阿貴每天清晨五點,就開始上工煮糖: 自己和另外一位員工負責顧鍋爐,確認甘蔗汁的濃稠度和黑糖起鍋的時間。甘蔗田裡,則交由請來的工人,幫忙採收甘蔗,削皮,再放入機器榨汁。順利的時候,大概下午五點能煮完十鍋的黑糖,若遇到甘蔗甜度較低,則需要更多的甘蔗汁和更長的時間來熬煮,有時候要忙到接近七八點才能收工。一天待在爐火邊超過十二個小時,真的是個很費體力和精神的工作。

阿貴說,其實他原本已經考慮要退休,但是有很多老顧客聽到後,都說:毋桶啊!那我們以後要去哪裡找這麼好吃的糖。所以今年才繼續做,只是產量有縮減大概是往年的一半左右。我問阿貴有沒有接班人,他搖搖頭說:這個工作太辛苦了,現在很少人想做,應該沒有人會接手。


煮糖的時候,阿貴會倒入白白的粉末,他解釋那是食用石灰粉,倒進去糖液,原本甘蔗汁裡的雜質(沙子,塵土)會跟著石灰,變成泡沫浮到液體的表面,撈去之後,就可以得到乾淨的糖。這個方法是跟日本人學的,也一直使用到現在。糖液沸騰之後,溫度很高,就像煮豆漿或濃湯一樣,很容易就會溢出鍋外,所以需要用電風扇降低液體的表面溫度。

我好奇的詢問,要如何判定黑糖已經煮好了,阿貴神祕的說,用手試,還附加一句:叔叔是有練過的,你們可不要模仿。接著,就看阿貴,把手沾冷水,接著放進微滾的糖汁中,抓出一小撮糖,給我們試吃看看。這個糖吃起來跟剛剛的口感又不一樣,比較黏稠。再過一下下,阿貴又再抓出一塊糖,糖吃起來更黏,就這樣,糖一點一點的變化著,最後一口吃到的糖,就像麥芽糖一樣黏牙。這時候,黑糖就煮好了。接著就是冷卻和過篩,黑糖就這樣完成了。


這一天,我應該吃下了平常十天吃的糖量,奇妙的是,並沒有口乾舌燥很膩口的感覺,只是滿口的甜。阿貴說,自己製作的黑糖這麼好吃,要感謝長濱的自然環境,如果叫他換個地方種甘蔗,就算用一樣的方法種植和製糖,還是做不出這麼好的糖。我點點頭,只要在長濱種過東西的朋友,一定都會有相同的感受。


離開阿貴黑糖前,忽然在一根電線桿上,看到一株碩大健美的蘭花,它的根緊緊的抓住電線桿。長濱果然有著美好的自然環境,讓蘭花即使只是附生在電線桿上,依然長得好健康。

回家前,又再去買了一包黑糖,因為它不只是糖,還帶著長濱土地的味道。有時候,真的會感嘆,工業化的社會,我們彷彿擁有了好多物質的便利,但也失去了好多。有機會在冬天造訪長濱的話,建議大家,也去品嘗一下,剛出爐的糖的味道。你會發現,原來,糖不只是糖而已。

留言

Popular Posts

訂房

腸胃敏感貓的漫漫長路

金線蓮~~生命的奇蹟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