積存時間的生活
一對日本的爺爺奶奶,在退休後,回到祖傳的土地上,自己種植各式各樣的蔬果;奶奶烹飪、編織、照顧植物,爺爺做木工、修繕房屋、煙薰培根,用畫筆紀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,過著自給自足,分享有餘的生活。
爺爺年輕時熱愛風帆,結婚不久,就買了一艘純手工打造的木製帆船。當時家裡的經濟並不寬裕,然而奶奶卻沒有抱怨或不滿,反而想辦法和婆婆借錢,完成爺爺的夢想;家用不足時,奶奶就拿著自己的物品去典當,等下個月,有新的薪水進來時,再把東西贖回。牽著小孩,進出當鋪,變成奶奶生活中的一部份。令人驚歎的是,奶奶處在這樣的情況下,並沒有任何不平衡的感受,她依舊愉快的處理家中的大小事,沒有一絲一毫對爺爺的埋怨。
所以當爺爺準備退休時,他對奶奶有著很深的感謝,感謝她在年輕時縱容他的任性和對他的支持;也因為這樣,他決定要全力支持奶奶的夢想,在六十歲之後,站在奶奶的後方,替她圓一個田園夢。
我思考著,如果我是那位奶奶的話,故事的發展,一定是截然不同。沒有心甘情願的付出,沒有對於經濟匱乏的坦然和無憂,就會失去家庭生活的平衡和和諧,自然也就沒有後來老爺爺的理解和渴望回饋。也就是說,沒有奶奶的體諒,就不會有爺爺的體貼;美好的特質和令人無法忍受的缺點,都有可能是彼此的投射和影響。
凡事自己動手,是爺爺奶奶的生活哲學。表面上,似乎是回到農業時代,沒有效率的生活;實際上,卻是真正的用身體和時間,累積對於生活的情感和食物、衣物、用品的連結。很多事,其實沒有甚麼訣竅,當你重複做同一件事超過百次時,自然而然也就會對這件事情有自己的看法和體悟。手作的食物、編織或是傢具的維修,看似耗費許多的時間,然而,生活的重量,就是悄悄的積存在這些流逝的時間裡。
這一陣子的我,正好接觸了藍染和編織,加上自己之前烘培的經驗,真的完全可以體驗到手作時,和物品的連結和完成一件物品的感受。
烘培時,你可以感受到,麵團的變化,隨著時間拉長,麵團就跟著酵母的吐氣隨之膨脹;每一個曾經動手烘培的人,一定都不會忘記那滿室撲鼻的香味,和期待麵包出爐的心情。吃東西,不再只是一件事,它變成生活中,帶領你認識食物,陪伴你學會珍惜的一段經驗。
手編織,我們通常都只是看見成品的美麗,然後決定是否要把這個東西買回家?卻在自己真的學習拉線,轉動鉤針時,才發覺,一件作品,隱藏著多少屬於身體的旋律。編織的過程,把許多的關愛和情感,悄悄的鎖進線裡;而最後,流暢而迅速的編織,則是身體和絲線的對話。或許很多人會不耐如此機械性的動作,然而,這樣簡單的動作,卻會讓紛雜的腦袋安靜下來,變成一段靜心的時光。
慢慢的,我可以理解,所謂積存時間的生活,也就是真的活在生活之中,不把生活中的瑣事當作工作,而是完全的存在當下。沒有焦躁和急迫,讓每一件事情擁有它要完熟所需要的時間,讓自己可以安靜的和每一件事物對話,盡量用手作供應自己的生活所需,然後把手作的溫暖,分享給自己關愛的人。
爺爺奶奶的故事,很觸動人。他們對彼此的愛,安靜的流動在空間中;他們對於生活的想法,像大樹一樣,給人一種溫暖和力量;他們很自在的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,然後就這樣,隨著自己的步調,品嘗著生活中的各種滋味。
看完這本書,你會恍然大悟,原來生命的豐富就在生活之中,只是我們是否睜開眼睛,是否願意伸出雙手,是否可以耐得住表面單調的事物,看見生活背後五彩繽紛的各種面貌。
活在當下
回覆刪除版主回覆:(2014-12-22 09:22:37)
是啊!所以他們的故事才散發出一種發自內心的寧靜....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