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自己開始,改變生活

第一個,是繁忙的交通,和在行進間的壓迫感。馬路上,呼嘯而過的車輛,穿梭的摩托車,有著無限的生命力,卻也讓人的神經不知不覺的緊張起來。在德國,行人永遠享有最大的路權,走到哪裡,開車的人總是會禮讓;在台灣,則是膽子越大,路權越大。行人和車輛會巧妙的在各個縫隙中行走,沒有所謂禮讓的問題,只有彼此較量誰的速度快。

另外,則是眼睛變挑剃了,原本會被我視而不見,放入生活背景裡的建築和市容,現在卻無比清晰的從四面八方籠罩過來。看著高低不齊的房子,各式各樣的建材,加蓋的頂樓,無所不在的鐵窗...........行道樹,稀稀疏疏的在人工造景裡喘氣。在德國,隨手可得的公園,回到台灣,變成了奢侈品。難怪以前,于美人說過她的一個朋友在造訪台灣後,對于美人說:你們好像沒有打算在這塊土地上住很久,因為你們的建築會讓人覺得你們只是想要暫居一陣子。

是啊!台灣人好辛苦的工作,很努力的想把財產留給子孫。可是,卻沒有一個整體的意識,要把美麗的家園和珍貴的自然景觀,留給下一代。我們追尋著在度假的時候,到美麗的民宿和用心經營的旅館,放鬆心情。卻鮮少有人,用心的去佈置和營造自己和周遭的生活環境,讓生活的本身就是一種休閒,一種享受。

我不確定,對於美的感受力,是不是一定需要文化的累積,才能自然而然的變為生活中的一部份?凌亂的市容,到底是誰的責任呢?又該如何的改善?我想,若是每一個人,都跟之前的我一樣,總是會忽略周遭的不美好,或許也不會生出想要改變的想法。

我不是建築師,沒有機會蓋房子或規劃都市,只能從自己做起,營造一個美的生活空間。儘管只擁有小小的陽台和幾個窗台,就來美化這些地方吧,讓經過的人也能分享,窗邊的景色!

有了這樣的想法,開始整理我們兩個擁有的東西。物質慾望隨著時間的增加,往往會演變成越來越多用不到的東西,安靜的堆在房子的角落。過多的物品,讓空間清爽不起來。每次,說要整理,在拿起那些物品時,總又捨不得的放回去。很多時候,面對的都是好幾年沒用到的物品,然而那些物品代表的其實不是物品本身,而是一個記憶,你和過去的連結,讓你無法割捨。

但沒有被使用的物品,本身就是一種資源的浪費,帶來了凌亂的空間和混亂的心情。這一次,終於下定決心,把好久不曾用到的東西,清出來,和它們告別。另一方面,看著一袋袋準備資源回收的物品時,也告誡自己未來在消費前要三思,這件物品到底是需要還是必要,減少來自於慾望驅動的購物。這才是節能減碳最好的方式吧!

持續整理中,把這間小小的公寓,當作要住一輩子的地方,用心對待。

留言

  1. 不論開車或走路,在德國的路上,你會明顯的發現,行人路權極受尊重,美麗又有歷史的都市景觀,更令人賞心悅目,德國像個大花園,家家戶戶又是小花園,是個令我嚮往的國家。

    回覆刪除

張貼留言

Popular Posts

訂房

腸胃敏感貓的漫漫長路

金線蓮~~生命的奇蹟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