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跑步

看完村上村樹的”關於跑步”。對於跑者和作家都有了不同的認識。

原來作家的工作是類似一種精神上的跑者,尤其是對於廣大的比較趨近於平均值的飛天才型作者來說,不斷地向自己的內部挖掘,不斷地練習,不斷地尋找適合自己的寫作方式,最終也會在辛苦中找到還能讓自己滿意的東西。但是重點是,”不斷地”挖掘!這需要長時間的專注力,用這種方式生活來確定自己存在,當你不斷地重複做某一件事後,長期的規律性,便會產生一種類似生活的哲理。

用身體感受過的,才能夠深刻的記錄下來。

原來對於極限運動、長時間的登山縱走、鐵人三項、馬拉松比賽,這類的活動,我總是把它們當作是奇怪的人為了證明自己的特殊熱情。只有追尋痛苦才能找到自我的提升,它的深奧已經超越了我能理解的程度。為什麼會有人願意用生命去換取存在的意義呢?若沒有一顆會跳動的心臟,就算是創下世界記錄又如何呢?是為了在歷史上留名嗎?

村上村樹卻用了我可以理解的文字,讓我感受到他持續跑步的原因。已經跑了二十年了,跑步是他的一部份,塑造他成為現在大家熟知的樣子,要能夠找到原因,停下來不再跑步,比要持續跑步實在是容易太多了,也或許因為這樣,跑步成了最忠實的夥伴,是他確定自己存在,保有一些特別感覺的一種方式。不討厭是可以持續作一件事的前提,那這件事是否會從中中斷,就要看自己的決定了。

比較特別的是,村上開始寫作和開始跑步都是一種偶然,他卻把偶然不斷地擴大,變成一種生活模式和生存的方式。難道人的心中,真的有類似種子的東西!?在長時間的灌溉之後,看你餵養的是什麼樣的肥料,它便會逐漸的蘊釀,或許是五年,或許是十年,或許需要更長久的時間,然後就突然開始發芽,讓你發現它的存在,冒出或許可以用這種方式生活下去的念頭。只是很多人可能會忽略這樣的聲音,當它只是偶然出現的雜音,依然延著熟悉的軌道前進。如果真的就這樣,開始持續不斷地嘗試完全不同的事情,這個世界是否還會照著我們熟悉的方式運轉?工作的形態還會維持現在的模式嗎?這個部份是我很有興趣知道的。也就是說,當村上村樹的模式受到更多人的認同之後,社會是否會變得更有趣?不過,可能永遠不會有答案,因為就村上的說法,這樣生存著的人始終是社會上很小的一部份。

想嘗試著持續不斷地書寫,即使可能寫出一些怎麼看都很無聊或沒有內涵的東西!只是想知道,不停地寫下去,是不是可以挖掘出一些藏在底層的東西,或者是讓我心裡的種子找到適當的養分發芽。因為從來沒有發自內心持續不斷地做一件事。吃飯、工作、洗澡、睡覺這種為了維持生命的事情不算。總是抱持著,有興趣就嘗試一下囉這樣的想法在過生活;所以如果不間斷的做一件事,是否會發生本質上的改變呢?

留言

Popular Posts

訂房

腸胃敏感貓的漫漫長路

金線蓮~~生命的奇蹟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