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觀十日禪~第四次學習
第四次參加內觀十日禪。有朋友好奇的問,每次的課程都一樣嗎?我點點頭,是啊!課程的內容都相同,但是每次自己的學習和體悟都不一樣。在內觀的過程中,我們學習的其實只有一件事,就是帶著平等心如實的觀察自己。然而,這麼簡單的一句話,卻需要無數的練習,才能有愈來愈深刻的理解。
前三天的Anapana觀察呼吸,是為了讓心專注下來,之後才能夠觀察到全身上下的感受。這三天,對我來說,常常是最辛苦的;因為心猿意馬,你的心很難聽從自己的使喚。這一次,頭腦比較安靜,打妄想的時間也比較短,然而在觀察小範圍的呼吸時,卻還是感到很不容易。我很認真的把注意力專注在嘴唇以上,鼻孔以下的小三角形範圍中,但呼吸流過皮膚的感受,依舊不夠清晰。你可以持續的感受到自己在呼吸,可是氣體的流動卻時有時無。你必須不斷的維持專注,慢慢的磨利自己的覺察力。這一次,我和自己的煩躁同在,努力的搜尋自己呼吸的氣息。由於感受到觀察呼吸的重要性,所以一次一次的把煩亂的心抓回來,回到模糊不清的氣息上。專注於呼吸的同時,其他地方的疼痛感受升起,經過好幾次十日禪的練習,對於疼痛,已經知道該如何用旁觀者的心態觀察。看著疼痛升起然後滅去,再度升起滅去,來來去去,直到心開始不願意當旁觀者,再度對疼痛升起不耐;當感受到心的浮躁,無法觀察呼吸時,才會緩緩的移動姿勢,重新開始。
接著第四天,開始觀察感受。前三天的努力,果然沒有白費,當專注力增加後,對於身上的各種感受,可以有比較清楚的覺知。覺知比較清晰時,所有感受的頻率也跟著加速。這時候,就更能夠理解所謂的無常。無論是粗重的感受還是細緻的感受,都在變化中。也由於變化的速度快,心比較不會被某一種感受牽制住,感到不耐。
就在我逐漸習慣每日的靜坐和長時間的內觀時,忽然開始莫名的吞嚥。我不自覺的吞口水,而且吞口水的頻率很高,這樣的干擾,讓我很難專心的內觀,並且覺得難受。接著,我開始升起對吞口水的恐懼和不安,這樣的情況就持續的發生。直到晚上就寢時,我還是不自覺的吞嚥,把自己嚇醒,一整夜都睡的很淺。直到隔天早晨,我才意識到,我對於吞口水的感受,有著好深的瞋恨,而這樣的執著,反而讓它更有力量,把自己完全的困住。我終於記起來該用平等心對待它。接下來的靜坐,才開始不斷的提醒自己,要安靜的凝視整個吞嚥的過程;它再度來臨,我讓自己的心靜下來,不做情緒上的反應,只是觀察,觀察口水吞嚥後身體的感受。沒有害怕,就只是觀察,然後,這無意識的吞嚥,就逐漸降低頻率,當我放鬆並且不再對它反應後,它也跟著喪失了力量,不再妨礙我的內觀。這個事件,讓我深刻的體會到,痛苦的形成,真的是百分之百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上。執著,是痛苦之身最大的養分。你的執著有多強,痛苦就有多大。即使是吞嚥口水這麼小的事情,當你有了恐懼,它就會長成一個巨大的陰影。
十日的內觀,進入尾聲,最後一天慈悲觀練習後,禁語就解除了。和一位很資深的師姐聊到觀呼吸時的困境,她提醒了我要放輕鬆,專注並不代表用力的去觀察。你必須無所求的專注,如果一直執著著要觀察到呼吸,反而是一種阻礙,讓你的心被蒙上一層面紗,沒辦法清晰的感受到呼吸。我恍然大悟,難怪有時候,當休息時間,我全身放鬆躺在床上時,反而會感覺到細緻而多元感受,從皮膚表層一躍而出。原來在完全放鬆時,心反而是最敏銳的。
另一位師姐,則是和我分享感受的類別,包含了樂受、苦受和不苦不樂受。我聽了之後,才意識到,自己以前一直以為曾經達到全身都有順暢流動的感受,其實是還有一部份是不苦不樂受(某些感受還是屬於模糊不清的狀態),而不是全然清晰的覺知全身上下的感受。很多時候,我隨意的讓自己的心粗略的掃過全身,就以為已經有感受了,難怪一直有停滯不前的狀況。
知道這樣的情況後,同時學習專注和放鬆,感受的升起和滅去也變得更頻繁而多元,讓自己有更多訓練平等心的機會。每一次參加十日禪,都會深刻的感受到心的頑強和難以控制,要逐漸消融自己的習性反應,真的要好多好多的練習。但也因為看見內心的無明,會更渴望能藉由內觀,消融自我,真正的達到心的祥和、寧靜和快樂。或許,在法的道路上,我只前進了一小步,但只要方向正確,即使速度很慢,也會慢慢接近目標的,加油囉!
前三天的Anapana觀察呼吸,是為了讓心專注下來,之後才能夠觀察到全身上下的感受。這三天,對我來說,常常是最辛苦的;因為心猿意馬,你的心很難聽從自己的使喚。這一次,頭腦比較安靜,打妄想的時間也比較短,然而在觀察小範圍的呼吸時,卻還是感到很不容易。我很認真的把注意力專注在嘴唇以上,鼻孔以下的小三角形範圍中,但呼吸流過皮膚的感受,依舊不夠清晰。你可以持續的感受到自己在呼吸,可是氣體的流動卻時有時無。你必須不斷的維持專注,慢慢的磨利自己的覺察力。這一次,我和自己的煩躁同在,努力的搜尋自己呼吸的氣息。由於感受到觀察呼吸的重要性,所以一次一次的把煩亂的心抓回來,回到模糊不清的氣息上。專注於呼吸的同時,其他地方的疼痛感受升起,經過好幾次十日禪的練習,對於疼痛,已經知道該如何用旁觀者的心態觀察。看著疼痛升起然後滅去,再度升起滅去,來來去去,直到心開始不願意當旁觀者,再度對疼痛升起不耐;當感受到心的浮躁,無法觀察呼吸時,才會緩緩的移動姿勢,重新開始。
接著第四天,開始觀察感受。前三天的努力,果然沒有白費,當專注力增加後,對於身上的各種感受,可以有比較清楚的覺知。覺知比較清晰時,所有感受的頻率也跟著加速。這時候,就更能夠理解所謂的無常。無論是粗重的感受還是細緻的感受,都在變化中。也由於變化的速度快,心比較不會被某一種感受牽制住,感到不耐。
就在我逐漸習慣每日的靜坐和長時間的內觀時,忽然開始莫名的吞嚥。我不自覺的吞口水,而且吞口水的頻率很高,這樣的干擾,讓我很難專心的內觀,並且覺得難受。接著,我開始升起對吞口水的恐懼和不安,這樣的情況就持續的發生。直到晚上就寢時,我還是不自覺的吞嚥,把自己嚇醒,一整夜都睡的很淺。直到隔天早晨,我才意識到,我對於吞口水的感受,有著好深的瞋恨,而這樣的執著,反而讓它更有力量,把自己完全的困住。我終於記起來該用平等心對待它。接下來的靜坐,才開始不斷的提醒自己,要安靜的凝視整個吞嚥的過程;它再度來臨,我讓自己的心靜下來,不做情緒上的反應,只是觀察,觀察口水吞嚥後身體的感受。沒有害怕,就只是觀察,然後,這無意識的吞嚥,就逐漸降低頻率,當我放鬆並且不再對它反應後,它也跟著喪失了力量,不再妨礙我的內觀。這個事件,讓我深刻的體會到,痛苦的形成,真的是百分之百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上。執著,是痛苦之身最大的養分。你的執著有多強,痛苦就有多大。即使是吞嚥口水這麼小的事情,當你有了恐懼,它就會長成一個巨大的陰影。
十日的內觀,進入尾聲,最後一天慈悲觀練習後,禁語就解除了。和一位很資深的師姐聊到觀呼吸時的困境,她提醒了我要放輕鬆,專注並不代表用力的去觀察。你必須無所求的專注,如果一直執著著要觀察到呼吸,反而是一種阻礙,讓你的心被蒙上一層面紗,沒辦法清晰的感受到呼吸。我恍然大悟,難怪有時候,當休息時間,我全身放鬆躺在床上時,反而會感覺到細緻而多元感受,從皮膚表層一躍而出。原來在完全放鬆時,心反而是最敏銳的。
另一位師姐,則是和我分享感受的類別,包含了樂受、苦受和不苦不樂受。我聽了之後,才意識到,自己以前一直以為曾經達到全身都有順暢流動的感受,其實是還有一部份是不苦不樂受(某些感受還是屬於模糊不清的狀態),而不是全然清晰的覺知全身上下的感受。很多時候,我隨意的讓自己的心粗略的掃過全身,就以為已經有感受了,難怪一直有停滯不前的狀況。
知道這樣的情況後,同時學習專注和放鬆,感受的升起和滅去也變得更頻繁而多元,讓自己有更多訓練平等心的機會。每一次參加十日禪,都會深刻的感受到心的頑強和難以控制,要逐漸消融自己的習性反應,真的要好多好多的練習。但也因為看見內心的無明,會更渴望能藉由內觀,消融自我,真正的達到心的祥和、寧靜和快樂。或許,在法的道路上,我只前進了一小步,但只要方向正確,即使速度很慢,也會慢慢接近目標的,加油囉!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