爬山的新體驗
不太記得前一次爬飛鳳山,是甚麼時候?只覺得是個很遙遠的記憶!週日,突然興起,想念走在樹林裡,緩緩前進,汗水隨之落下的感覺,就和老公重遊舊地。 好久沒爬山的我,安靜的踩穩每一個步伐,感受腳掌和大地連結的感受。 走在山徑上,連綿不斷的上坡,讓大腿的肌肉需要不停的施力,而我就一直提醒自己,覺知大腿的感受。很奇特的,當專注力回到當下,當自己用內觀的方式,擴展平等心,不抗拒任何的感受時,身體即使在很花力氣的狀態下,卻依然輕鬆。 當我爬完上山時,最大的陡坡,站在休息的平台上,感覺到全身的氣血,快速的流動,呼吸卻相對的很平順;這是以前爬山時,從來沒有體驗過的。 老公也在一旁,嘖嘖稱奇,開心的說:看起來明年帶你去爬天池、南華山,應該沒什麼問題。 休息過後,一向很討厭負重爬山的我,覺得體力似乎游刃有餘,就提議幫老公背背包。接下來上山的路,沒有這麼陡峭,所以這七公斤的重量,很容易的就被我的大腿和臀部承接起來。多了一些重量,走路的步伐變得稍慢,除此之外,身體卻沒有任何抗議的感受。 繼續前進,每當感受到大腿的酸,就凝視著那個酸,看見酸的升起和酸的滅去;每當心中冒出,怎麼走了這麼久,還沒到的念頭,就提醒自己回到當下,回到自身的每一個步伐;而那些許的急躁,就跟著消失了。 我忽然發現,爬山和禪坐,有著無比相似的特質;若能安住在當下,若能對所有的感受沒有特別的好惡,思緒就會一點一點的空調,只剩下寧靜,包圍著自己。 爬到山頂後,我和老公分享自己的體驗。老公說,這就是他一直很愛爬山的原因,爬山對他而言,是一種最接近精神層次的體驗。 這是我第一次,在爬山的過程中,如此的享受;不只是爬上山頂的那一刻,有著愉悅的感受,而是在緩步上山的過程中,可以感受到自己的細胞和周圍的空氣,融成一體,每一個小細胞都在呼吸;吸進氧氣,吐出身體不再需要的廢氣;肌肉是有些疲累,身體卻十分放鬆而輕盈。這真的是把內觀應用在爬山上的一大收穫。 然而,下山的時候,就沒有這麼順暢。由於擔心滑倒的潛意識在身體的底層作祟,身體的肌肉會比較緊繃,要不斷的提醒自己,才能把專注力放在各種感受上,而不去做任何的評斷。 不過,陡下的山路,雖然讓自己無法輕鬆的移動,回到當下和身體,卻也讓膝蓋不容易過度出力,走完全程,都沒有以前雙腳發抖的狀況,只是感覺到有微微的酸,從骨頭的深處散發出來。 有了這次的登山經驗,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