旅行的想法
想聊一聊,民宿之於我,到底是什麼樣的存在。它是一個家的延伸,也是一個人與人因為共同的頻率而交會的所在。我自己以前住民宿的經驗,始終是美好的,彷彿有條奇妙的線,在你規劃旅程時,就把你和這個地方或是主人連結起來。有時候,是文字,有時候是圖片,有時候是其他人的分享,讓你被觸動到,然後就決定要去體驗看看。我很珍惜,那奇妙的共通性,也覺得那是旅程中最迷人的部分。 當自己要開始轉換角色,成為分享生活空間的那個人時,主人和旅人的共通性,依舊是我最珍惜的。也因此,想說說,我對旅行的想法。 旅行之於我,曾經和很多人一樣,渴望看遍世界最美的風景,吃遍各地的美食,如果是六天五夜的行程,我可能會選擇三,五個不同的住宿,渴望在短時間擁有最豐富的體驗。直到旅居德國後,很驚訝的發現,歐洲人和我們截然不同的度假哲學。 那時我的德國房東,休了兩周的長假,到丹麥度假;他們夫妻兩人帶著愛狗同行,開車前往。我很好奇,帶著狗到底要如何旅行呢? 等他們回來後,就追著房東太太,詢問他們的度假體驗。她滿臉笑容的說: 這次的假期真的是太美好了,我們在丹麥的海邊,租了一棟小房子,每天,我們就帶著狗在海邊散步,到附近的市場採買當地的食材,動手煮飯吃。我帶了自己心愛的書籍,在那裏享受閱讀的時光,離開家沒有日常的瑣事,才能專心的看書。整個人都好放鬆,好舒服,那裏的景色好美。我接著問: 那你們有去其他的地方嗎? 例如丹麥著名的景點。她搖搖頭說: 我們只有在附近的小鎮逛逛,我們喜歡那裏的日常生活。 這一次的對談,帶給我很大的衝擊,我開始思索,怎麼樣的旅行,才是真正能讓身和心都得到充電和放鬆的旅程? 怎麼樣的旅行,才能和那個地方產生更多的連結? 然後,我和室友開始改變我們的旅行步調,去漢堡,就只待在一個民宿,住了四個晚上,那是個奇妙的體驗,沒有網路的民宿,讓我們習慣接收大量資訊的腦袋,靜了下來,兩個人,點著燭火,聊天。喜歡的植物園,隔天,再去一次,嘗試著自己煮東西,好棒的旅程,雖然我們錯過了漢堡附近像童話般的小鎮,可是我們好喜歡用這種緩慢的步調來認識一個新的地方。第一次,我們有了在旅行中過日常生活的體驗。 回台灣後,依然用相同的心情旅行,帶著室友來長濱住四個晚上,也因為這樣的行程規劃,那一次旅程中和自己的土地相遇,種下了沐山誕生的種子。 之後,我一個人在巴黎住了十天,隔年和室友到京都二周。每一次,都是走進城市裡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