吃菜囉!

小菜園,經過了將近兩個月的種植,收成了四次。在鄰居黃媽媽的教導下,沒有整棵採收,每次都只是摘下蔬菜外面的葉子,這棵摘兩片,那棵摘兩片,經過疏葉的菜,很快的又會繼續長新葉,這樣就有源源不絕的菜可以吃了。 前兩次,蔬菜寶寶才剛長大,儘管是混了三種不同的蔬菜,份量兩個人吃還是少了一點。接下來,天氣變好了,蔬菜也開始加速生長,終於,第一次,吃到自己收成的滿滿一盤青菜。清脆的蘿蔓,直接生吃,就很美味,很適合拿來作凱薩沙拉。 沾版上的菜,就是下鍋前的模樣,沒用肥料,沒灑農藥的蔬菜,卻長得健康極了,翠綠的顏色,讓人食指大動。 尤其是新品種的大陸妹,一團一團的葉子,就像是綠色的花朵一般。看到這些美美的蔬菜,讓我興起了在未來的土地上,規劃一塊蔬果花園的念頭。如果,能夠同時呈現蔬菜的美味和美色,既能觀賞,又能食用,那應該就是我心中的桃花源吧! 冬天的蔬菜,慢慢進入尾聲了,在它們吐花芽前,我也開始培育夏天的蔬菜小苗。莧菜和埃及黃麻,發芽的速度超快,種下去還不到一個禮拜,小小的葉子已經昂然挺立。茄子就跑得稍慢一點,現在還看不到小芽的蹤跡。傳說中超好種的秋葵,等了接近兩個星期,不管我的眼光有多熱切,那幾個育苗的小盆子,依然靜悄悄的沒有動靜。 老公替我的菜豆,搭了一個超美的棚架,沒有難看的塑膠繩,而是用竹節當作固定的方式。希望菜豆寶寶,看到這麼美的房子,會更努力的冒出頭來。 學著培育種子後,才逐漸發現,人在等待發芽的這段過程,能做的事情真的很少;當土壤準備好,種子種下後,除了保持土壤的溼度,接下來,就是經過陽光、空氣、水、葉綠素所產生的精密化學變化;而我們,只能,耐心的等待。提醒自己,每一個生命都有屬於他自己的生命歷程(Life has its own process)。倘若,沒有發芽,再重新檢視,是不是剛開始提供的環境不好,不適合種子發芽?接著,再試一次。 漫長的小苗期,則是為了把根系長好,打下未來擁有強健體質的基礎。當有著美好的童年,青春期一到時,蔬菜那無比旺盛的生命力,就開始爆發,快速生長。 為什麼自然農法主張不使用肥料呢?最主要就是因為肥料會讓植物虛胖,長得太快,就像三餐吃麥當勞的小孩,看起來很胖,卻不健康,而體弱的植物,才是造成病蟲害的主因。觀察野外的植物,你就可以發現,在沒有人類的干預下,有些植物非常的茂盛,沒有任何被蟲吃的痕跡;有些植物,卻不大健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