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埔,感動依舊

看完1895,很想再到北埔走走,看看姜紹祖的故居「天水堂」。這個已經看過好幾次的古蹟,卻在歷史故事裡,重生。 再度騎上腳踏車,挑戰寶山到北埔這一段高低起伏的山路,同時給自己一點想像的空間,在一百多年前,有一群捍衛家園的義勇軍,在熟悉的山路裡,奔馳、作戰。 一路上坡,讓我在接近寶二水庫之前,累得幾乎喘不過氣,只是不斷地重複踩著踏板,感受到一點一點的前進。爬上那個最大的陡坡後,北埔彷彿就在不遠處,靜靜的向我們招手。 第一次到北埔老街時,就被它特殊的氛圍給吸引;這裡的居民,有一種驕傲和熱情,他們以這塊土地為榮,熟知這附近的歷史,並且樂於和遊客們分享。他們熱切的希望呈現出故鄉最美的容貌,讓所有接近的人都可以知道北埔輝煌的過去。北埔的商家,對待遊客就像遠道而來的客人,總是熱情的款待,讓我每一次到這個地方的時候,總是有回家的溫暖的感受。 今天,同樣地,遇到了一個賣擂茶的伯伯。他向我們介紹了一下天水堂和北埔的信仰中心慈天宮,也提到了慈天宮裡的觀世音菩薩是男子的形象,和其他廟是很不相同的。伯伯還告訴我們,應該在非假日的時候來北埔,才能感受到北埔真正的美和悠閒的生活步調;假日的北埔是走了樣地。伯伯擔心我們沒辦法體會到北埔的美,緩緩的解說著。 就是這種熱情,讓我每次來北埔,都有一種感動;如果把時空拉大,每一個台灣人在提到台灣時,都有這樣的驕傲,都希望把自己的文化和美傳遞出去的話,這塊土地是不是有機會靠自己的力量在國際舞台上發光發亮?我似乎看到了嚴長壽先生的夢想,也看到了其實現的可能性,如果每一個在乎的人,能夠一起努力。 在北埔的小巷弄裡穿梭,總是會有時空錯置的感受,百年的老門板,見證著歷史的興衰。 一級古蹟金廣福,象徵著官府、客家和閩南人的合作共存,令人難受的是,這些最貼近我們的歷史地理,在國民教育中從不曾被提及,而是靠著當地人的努力,一點一點的傳遞下來。 北埔,一個我會時時來訪的小鎮!為的是餵養自己對這塊土地的熱情;讓美好的情緒,持續不斷地傳遞。